来源:深圳商报近日,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宁存政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开发了一种纳米尺度温度计。该温度计是一种可以按照不同测温需求,对目标测温参数进行自优化的单根合金铒纳米线温度传感器,实现了4K到500K(0K约等于-273.15摄氏度)的宽温区测量。温度测量,对于前沿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个人和家庭生活等许多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测温技术如水银温度计、热电阻技术、红外探测等,由于要求接触式使用、测温精度和灵敏度及测温范围等受到限制,无法满足许多场合的需要。近年来,基于镧系稀土元素的荧光温度测量技术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温度测量手段。这种远程的光学温度测量技术已经在诸如细胞科学、活体生物学、集成光电子科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这个领域近来从材料到测量技术本身都在蓬勃发展,但在温区范围、低温区的温度测量和测温灵敏度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技术上的挑战。为解决这些难题,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宁存政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展开联合攻关。此次实验所用的发光材料系一种独特的稀土硅酸盐合金纳米线。宁存政团队在10多年前发现了这种高质量的单晶合金材料,此后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对生长工艺的不断优化,得到了接近完美的单晶纳米线,其极强的发光使得单根纳米线足以作为测温的荧光物质,同时高质量的材料发出的谱线极窄可以对极低的温度和很...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6
浏览次数:11
来源:上海证券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从“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对各行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低碳转型提出具体要求。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为各行业发展大势所趋。以水泥、钢铁等为代表的“两高”(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龙头企业正以技术为引领,降耗减排向绿而生;与此同时,“变废为宝”为多个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大循环产业园建设、废旧电池拆解业务发展如火如荼。伴随各地及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密集出台,多个产业赛道已奏响绿色发展的“变奏曲”,以低碳转型助力质量强国建设。技术引领 高耗能追求绿色化绿色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纲要》提出,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记者采访了解到,水泥、钢铁“两高”行业龙头企业正积极抢占技术高点,倒逼自身转型升级,走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努力探寻一条运营成本低、技术成熟度高、综合效应大的碳减排路径”,是海螺集团董事长杨军对行业绿色转型的期许。海螺集团计划在2023年全面完成现有生产工艺技术升级,力争到2030年所有工厂实现“零外购电”。产业减碳、发展增绿。据了解,海螺水泥通过生物质燃料替代煤炭、煤矸石配料推广、燃烧促进剂试用等举措,2022年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排放浓度分别下降1...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6
浏览次数:13
来源:包头日报高玮,包头人,现为上海内蒙古商会副会长、建德华明高纳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包头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上海华明高纳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方复(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要么就行,要么就不行,我们要做就要做到100%。”这是高玮的创业平行逻辑。在高玮眼里,“行”与“不行”没有交叉;“是”与“不是”更不需要理由。就是这样一条平行逻辑,形成了对专业团队的自信和对待科学的严谨,让高玮从容处理好客户与员工、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做好国家的事和企业的事,在稀土功能材料上干出一片新天地。高玮从小喜欢化学,经常在高中同学面前展示将茶水变无色的化学魔术。从大学本科到研究生、到博士,再到帮助母校建成稀土功能粉体研究基地——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路走来,高玮通过努力让兴趣成就了自己的事业。2006年2月,以研究“超薄玻璃基片用纳米氧化铈抛光粉制备技术研究”及“高精度稀土抛光粉”项目为雏形,在母校的支持下,高玮带领技术团队创立了上海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开始了技术产业化孵化之路。华明高纳的整体规划是以上海为研发销售中心,包头作为生产基地。上海的基地占地七千平方米,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新型小批量产品的试生产,当产品的生产规模达到稳定状态时就会转到包头生产基地,因此,包头基地的扩建也成了这两年的当务之急。据高玮介绍,华明高纳生产的产品主...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5
浏览次数:32
来源:澎湃新闻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和西北大学官网消息,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IMA-CNMNC)审查、投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鹏副教授、姚薇博士(现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文强工程师与其合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毛景文院士等申请的新矿物通过审查,正式获得批准。新矿物的国际矿物学会编号为IMA2022-120,英文名为yuchuanite-(Y),中文名为毓川碳钇矿,矿物为缩写Ych-(Y)。该新矿物以中国工程院陈毓川院士的名字命名。陈毓川院士系我国著名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家。其于1934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原籍宁波,1959年毕业于苏联乌克兰顿涅茨克工业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院士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在锡、钨、铁、铜、金等矿床,桂北、宁芜、南岭、阿尔泰地区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矿床成矿模式、矿床成矿系列研究领域和矿产勘查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介绍,现年89岁高龄的陈毓川院士正在组织编写新中国首套《中国矿产地质志》。据悉,毓川碳钇矿是由刘鹏副教授在粤东北玉水铜矿所发现。此前的2021年,刘鹏副教授等人也是在该产地发现新矿物景文矿(Y2...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5
浏览次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