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上海市加快培育材料智能引擎发展专项方案(2025-2027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落实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的工作要求,推动上海新材料产业主动适应和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确保优势引领地位,根据《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制定本专项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顺应和掌握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趋势新机遇,把建设材料智能引擎作为上海新材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主攻方向之一,通过创新范式革新,提升源头性技术储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围绕“信息数字化、创新智能化、数字产业化、材料高端化”总体思路,应用新技术,提升材料创新和经营主体能级;探索新经验,解决材料数据资源盘活难题;催生新突破,强化高端材料保障能力。以AI赋能材料“研试产用”全流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开辟先进制造业跃级发展新路径,为上海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立数字经济发展的先锋示范引领提供坚强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整体布局和示范先行相结合。把握新材料和数字技术未来趋势,围绕“AI赋能材料”全环节,系统谋划发展路线图;聚焦行业共性难...
发布时间: 2024 - 12 - 11
浏览次数:88
来源:材料牛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袁占辉团队在国际TOP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Photo-induced Synthesis of Ytterbium and Manganese-Doped CsPbCl3 Nanocrystals for Visible to Near-Infrared Photoluminescence with Negative Thermal Quenching的研究性论文。该论文以福建农林大学为第一单位,硕士研究生方晓晨为第一作者,袁占辉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闽江学院的郑标副教授和王莉玮教授等参与了该工作。该论文围绕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CsPbCl3:Mn/Yb的可见-近红外发光二极管(Vis-NIR-LED)制备和应用,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光诱导合成方法,利用四氯化碳作为卤素源,在室温下制备CsPbCl3:Mn/Yb纳米晶,通过Mn的发射(4T1g→6A1g)与Yb的发射(2F5/2→2F7/2)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实现了Yb于980nm的负热猝灭发光,解决了由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固有的低热/氧/湿稳定性和严格的合成工艺限制其实际应用的问题。基于CsPbCl3:Mn/Yb NCs的pc-LED器件的性能。(a)电致发光(EL)光谱,插图展示了紫外线芯片和构建的pc-LED器件的照片。(b)CIE色坐标。(c)pc-LED器件在不同电流下工作时...
发布时间: 2024 - 12 - 11
浏览次数:76
来源: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近日,我院乔羽教授课题组在不同放电深度(DOD)下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容量衰减行为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Depth-of-Discharge Dependent Capacity Decay Induc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Oxidized Lattice Oxygen in Li-Rich Layered Oxide Cathode”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Doi: 10.1002/anie.202419909)。富锂层状氧化物(LRLO)因其低成本、高容量、高能量密度以及无毒安全等优势,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LIB)正极材料的潜力之选。然而,大部分研究仅限于高放电深度(HDOD)/低放电截止电压循环步骤下的实验室级性能优化,对实际应用下的失效机制的关注有限。特别是,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缺乏对低放电深度(LDOD)/高放电截止电压循环场景的日历寿命和退化机制的评估。根据宁德时代的资料显示,在相同的上限电压(UCV)下,LRLO在LDOD循环中表现出比HDOD循环更为明显的容量加速衰减现象,这在NCM等其他正极材料中并未出现。先前研究表明,这种异常衰减根植于LRLO与NCM截然不同的固有属性-阴离子氧化还原。因此,LRLO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必...
发布时间: 2024 - 12 - 11
浏览次数:3
来源:上海技术大学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帆课题组在氧化物表界面催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结合模型与实际催化体系研究,系统阐明氧化铈催化CO加氢反应中原子尺度构-效关系,优化了用于合成气转化的铈催化剂,并推进了模型指导的催化剂设计。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氧化铈(CeO2)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氧化物催化剂,但其活性位点的本质特征目前仍不清晰。本研究通过在CeO2(111)上合成具有特定铈配位数(CNCe)的结构明确的氧化铈团簇(图 1),并结合STM、SRPES、AP-XPS、DFT计算和模型催化反应测量等方法,在原子层面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吸附和催化性质。与平整氧化铈表面相比,负载氧化铈团簇表现出动态可调的铈配位数范围,这与它们在CO活化和加氢方面大幅提升的活性相关。研究发现还原态氧化铈团簇(如Ce3O3)能够强烈结合CO并促进CO解离成原子态碳并随后加氢,而接近化学计量比的氧化铈团簇(如Ce3O7)则弱结合CO并优先通过碳酸盐的形成促进CO氧化(图 2)。在CO加氢过程中,接近化学计量比的氧化铈团簇向还原态氧化铈团簇的动态转变展示了负载氧化铈团簇与粉末氧化铈催化剂表面相似的灵活性(图3)。模型研究获得的原子层面认识可以有效理解实际氧化铈催化剂。研究表明,实际氧化铈催化剂表面的活...
发布时间: 2024 - 12 - 10
浏览次数:75
3672页次54/918首页上一页...  49505152535455565758...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