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X-MOL本研究通过非水电解萃取、夹杂物形貌分析和热力学计算三种互补方法,系统研究了淬火和热锻钢样品中的固溶稀土(RE)含量。稀土包裹体(RE 包裹体)采用改进的非水电解法提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三维形貌表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定量测量固溶相和夹杂物相中的稀土含量(RE 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钢样品具有优异的一致性。基于 ASPEX 颗粒统计数据的数学模型,通过从钢中总稀土(T.RE.)含量中减去夹杂物中固定的稀土含量(RE)来计算[RE] 含量,该模型在含有球形或椭圆形颗粒的钢材中表现出最佳性能(纵横比≤1.5),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上述结果与使用 FactSage 软件的预测结果进行系统比较,发现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归因于热力学模型的局限性、凝固和冷却过程中稀土夹杂物的析出以及测量的不确定性。此外,还讨论了总稀土(T.RE.)、总氧(T.O.)、总硫(T.S.)、酸溶性铝([Al]s)和温度对钢中[RE]含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5 - 09 - 10
浏览次数:37
来源:X-MOL圆偏振发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CPL)是一种兼具手性与发光特性的独特光学现象。由于其能够输出左右旋圆偏振光,CPL 材料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备受关注,也在 3D 显示、信息加密、生物医学和新型光电器件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研究与器件开发中,CPL材料往往面临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如何在保证高发光不对称因子(luminescence dissymmetry factor, glum)的同时,又能维持高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 PLQY)。二者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稀土配合物虽能提供极高的手性信号,但受限于 Laporte 禁阻跃迁;液晶材料虽易于构筑手性超结构,却容易受到极性环境淬灭。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提升,成为研究的关键瓶颈。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林君研究员、中国计量傅继澎团队系统总结了近年来 CPL 材料的研究进展,文章围绕“手性诱导”与“高效发光”两大要素展开,重点梳理了性能导向的设计策略、材料创新路径及新兴应用方向。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 CPL 的基本理论,帮助读者理解其物理本质与关键参数。随后,从提高glum与提升发光效率PLQY两个核心目标出发,概述了当前主流的分子与材料设计思路,包括热激活延迟荧光分子、超分子组装体、液晶材料...
发布时间: 2025 - 09 - 09
浏览次数:51
来源:X-MOL二维发光金属有机框架(2D MOFs)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先进功能材料,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光学性能,在光电器件、传感及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二维发光MOF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下转移发光领域,关于其上转换发光的研究非常稀缺。这一局限性使得该类材料难以响应近红外光等低能量光源,极大限制了其在高端防伪等领域的应用。上转换发光技术能够实现“低能量激发-高能量发射”的反斯托克斯过程,在生物标记、信息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孙丽宁教授课题组与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 John A. Capobianco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创新性的材料设计,采用低温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二维层状稀土Yb-PMA MOFs。后续,该团队通过引入Ho3+激活剂构建了稀土双掺杂Ho,Yb-PMA MOFs能量转移体系,在该二维材料中,Yb3+敏化剂可有效捕获980 nm近红外光,并将部分能量传递给Ho3+离子,最终实现Yb3+协同上转换发光和Ho3+红色上转换发光,突破了传统二维MOFs材料的光学局限。
发布时间: 2025 - 09 - 09
浏览次数:50
来源:X-MOL膦酸镧系碳酸盐笼因其刚性框架和金属离子的固有特性而在多功能分子基材料的开发中备受追捧。然而,膦酸盐和碳酸盐与镧系元素离子的协同配位限制了它们的系统探索。在这里,我们开发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逐步程序合成必要的具有三壳拓扑结构的膦酸镧系元素碳酸盐化合物,该方法采用涉及多个多组分系统组装的策略,针对独特的 C2 对称双腙基共配体。 所得的八核核盘[Dy16K12(μ4-O 3PC10H7)2 (μ5-O 3PC10H7)12(μ6-O 3PC10H7)2(L1)4(μ4-COO)4(μ2-COO)2(μ3-O)4(DMF)6(MeOH)2(H2O)4]·8DMF·4MeCN·8H2O (Dy16K12)和六八核桶[Dy24Na44(μ4-O 3PC11H9)8(μ7-O 3PC11H9)8(μ7-CO 3)12(μ8-CO 3)13(L2)8(μ6-Cl)2(μ2-OH)8(DMF)8(H2O)8]·2DMF·6MeOH·9H2O (Dy24Na44)是通过利用混合氯化物和碳酸盐模板阴离子以及替代碱金属离子的优势来实现的。 在化合物 Dy24Na44 的分子结构中,25 个碳酸盐和 2 个氯化物阴离子不仅占据了桶形框架的中心腔,而且在组装分子拓扑结构时充当了关键的桥接单元。此外,超分子结构的剧烈变化直接影响磁动...
发布时间: 2025 - 09 - 08
浏览次数:34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