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X-MOL白钨型镧系钠双钨酸盐 NaRE(WO4)2 (RE = Sm3+, Ho3+ 和 Pr3+) 采用固相反应法、水热法和乙二醇溶剂热法三种不同的合成方法合成。通过 X 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UV-DRS 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 XRD 建立了 I41/a 空间群中具有白钨矿样晶体结构的相纯样品制备。在三种合成方法中,溶剂热样品的 XRD 峰较宽,导致晶粒尺寸为 ~ 11-28 nm。SEM 显微照片支持 XRD 结果,并且证实了所有合成方法的具有相似形态的颗粒团聚。溶剂热法获得最小粒径,平均粒径分布为 ~ 100-140 nm。事实上,合成方法和粒径在光致发光 (PL) 发射光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成的溶剂热样品的 PL 发射强度非常低,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其粒径要小得多。然而,溶剂热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煅烧提高了其 PL 发射,使得发射强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同时,SEM 确认颗粒大小在 600 °C 的煅烧温度下保持不变。 分别使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HeLa 细胞对溶剂热样品进行微生物细胞活力和细胞毒性实验。生物学研究表明合成样品的生物相容性。 溶剂热法中的生物相容性和更小的粒径可能有助于开发用于细胞成像和治疗诊断学应用的改进荧光粉。
发布时间: 2025 - 07 - 08
浏览次数:82
来源:X-MOL开发具有多模式发射的先进防伪材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本研究中,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系列镧系元素双金属有机框架 Gd1-xTbx-BPTA (x = 0.001–0.03)。这些材料可以通过调整镧系金属的比例来实现颜色可调性。值得注意的是,Gd1-xTbx-BPTA (x = 0.001, 0.002) 表现出波长依赖性发光,在 254 nm 紫外照射下发出亮绿色发射,在 365 nm 紫外照射下发出蓝色发射。此外,在长时间的环境暴露后,它们的发光降解可以忽略不计,这凸显了该材料在防伪技术中的潜在应用。
发布时间: 2025 - 07 - 08
浏览次数:57
来源:上海大学理学院二维发光金属有机框架(2D MOFs)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先进功能材料,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光学性能,在光电器件、传感及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二维发光MOF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下转移发光领域,关于其上转换发光的研究非常稀缺,这使得材料难以响应近红外光等低能量光源,极大限制了其在高端防伪等领域的应用。上转换发光技术能够实现“低能量激发-高能量发射”的反斯托克斯过程,其在生物标记、信息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孙丽宁教授课题组通过创新性的材料设计,采用低温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二维层状Yb-PMA MOFs,并通过引入Ho3+激活剂构建了能量转移体系。该材料中,Yb3+敏化剂可有效捕获980 nm近红外光,经能量传递给Ho3+离子,最终实现Ho3+红色上转换发光,突破了传统二维MOFs材料的光学局限。此外,该团队通过掺杂Tb3+或Eu3+离子,实现了兼具上转换发光和下转移发光的稀土多模式发射二维MOFs材料,其多波长响应特性为开发高级防伪系统创造了条件。受二维材料层状结构的启发,该团队创新地采用超声剥离技术,将不同稀土组分MOFs层层堆叠构建多层二维MOFs复合材料。首次在不同组分间通过界面能量转移效应成功实现了上转换发光,为调控二维MOFs的发光性能开辟了新途径。基于材料独特的上转换/下转移发射特性,该团队还探索了该类材...
发布时间: 2025 - 07 - 07
浏览次数:107
来源:X-MOL超临界二氧化碳 (SC CO₂) 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在 2D 磁性材料的合成和性能调制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系统总结了 SC CO₂ 的协同策略,包括缺陷工程、化学掺杂、晶格应变和界面控制,以有效诱导和增强二维材料中的室温铁磁性 (RT FM)。研究表明,SC CO₂ 处理通过破坏化学键(例如,在 B 掺杂氧化石墨烯中引入不成对的电子,饱和磁化强度 (Ms) 为 1.71 emu g⁻¹)或调节氧空位(例如,在 SrTiO3 钙钛矿中实现 Ms = 0.3492 emu g⁻¹)来显着提高磁性能。此外,SC CO₂ 通过相变(例如 BiFeO3 中的菱面体到立方转变)和晶格应变优化自旋构型,从而加强超交换相互作用。尽管石墨烯衍生物、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 VO₂ 纳米片)和钙钛矿系统取得了突破,但在理解微观机制、确保材料稳定性和实现可扩展生产方面仍然存在挑战。未来的工作应整合先进的表征和计算建模,以揭示 SC CO₂ 材料的相互作用,从而推进自旋电子学和量子器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25 - 07 - 07
浏览次数:75
3291页次24/823首页上一页...  19202122232425262728...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