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X-MOL氨(NH3)作为重要的化肥原料和清洁能源载体,其工业生产目前主要依赖高温高压的Haber-Bosch工艺,该过程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的2%。这一工艺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高效断裂N≡N三键,而开发高效催化剂以降低反应能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金属的氮亲和性与催化活性之间存在的火山型关系,钌(Ru)基催化剂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仍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来推动高活性Ru基合成氨催化剂的定向设计。金属间化合物(IMCs)因其有序的晶体结构和可调控的组分优势,被视为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合成氨催化剂。但面对数量庞大的IMCs材料库,传统的试错筛选方法效率低下。因此,建立高效的催化剂筛选方法,加速新型催化剂的开发进程,已成为当前该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难题。本文亮点包括:(1)构建了氮原子和氮气分子吸附能与合成氨性能的二维活性火山图,结合机器学习,预测出具有优异合成氨活性的NdRu2 IMCs。(2)基于NdRu2 在火山图中的位置分析,提出通过钪(Sc)掺杂进一步提升催化活性的策略。所制备的Sc1/8Nd7/8Ru2新型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展现出8.18 mmol m-2 h-1的优异比活性。(3)通过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证实,Sc1/8Nd7/8Ru2中Ru位点的d电子能级与N2分子轨道能级具有更好的匹配性,这有利于Ru与N2形成d-p轨道杂化,显著弱化N≡N键,该发现突破了...
发布时间:
2025
-
09
-
03
浏览次数:87
打算观看阅兵的各位请注意,我们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爱国教育机会。这次阅兵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更是对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一次重要提升。在这70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将见证历史的辉煌,感受国家的力量,这70分钟将会成为影响我们一生的宝贵时光。这场阅兵,我们至少要阐明三个重要的看点。首先,要看的是极致。给大家展示的,是军人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的精湛技艺,这背后是无数次的重复训练和不懈努力。凡事达到极致,便是艺术,就能收获全世界的敬重和赞誉。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军事训练中,更应成为我们每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标杆。其次,要看的是协作。这场阅兵告知大家,这不是个人的完美展示,而是团队的完美呈现。单个人走得出色固然重要,但唯有全体人员齐心协力,才能成就辉煌的成果。这就是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秉持的重要理念。第三,要看的是自强。通过观看装备的展示,从以往的万国造到如今的中国心,我们深刻体会到,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核心技术求不来也买不到,必须靠自身拼搏和不断创新。这是在告诉大家,学习是自己的事,内在驱动才是永恒的动力源泉。这三点映射到我们的工作上,极致就是工匠精神,意味着将一道题钻研透彻,把一个知识点掌握扎实,而非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协作就是求助与共学意识,乐于和同事探讨,在互助中共同进步;自强就是工作的内驱力,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挑战自...
发布时间:
2025
-
09
-
02
浏览次数:57
来源:包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近日,包头稀土研究院新建5000吨稀土功能助剂中试生产线正式建成,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8月底正式投入运行。稀土功能助剂中试生产线现场,高度自动化系统如同无形的指挥棒,精准调度着从原料精量投放到最终产品分装的全过程。中央控制室内,操作人员通过高清屏幕,实时追踪全产线的运行状况。这条全自动化智能稀土功能助剂中试生产线,可生产稀土热稳定剂、稀土阻燃剂和聚乳酸改性高分子专用料及制品等,生产全流程操作不超过5人,日产量可达20吨。该产线还建立了严密的品质追踪链,从原料入库的“第一道关”到成品包装的“最后一环”,生产数据全程可追溯。智能预警系统能够提前识别流程中的细微偏差,确保生产平稳、高效。该项目是包头稀土研究院精准把握政策机遇,推动稀土下游材料及应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延伸稀土应用产业链,更加高效地将包钢集团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稀土应用产业上下游协同联动发展优势,加快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包钢集团当好“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力军赋能添力。
发布时间:
2025
-
09
-
02
浏览次数:21
来源: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受限于铈(III)较高的真空能级(6.35 eV),目前报道的铈(III)基材料的发光大多位于紫外至黄光区,进一步调节至橙光与红光的报道较少。即便对于研究较为成熟的无机固体材料,峰值发射也未突破700 nm。考虑到Ce元素较高的地壳丰度与深红光发射在光探测、转光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开发一类具有深红光发射的铈(III)配合物有望在丰富基础研究的同时,为功能型稀土发光材料的设计提供更多选择。借鉴无机固体材料中利用质心位移与晶体场分裂理论对铈(III)5d能级的调节思路,在配体骨架上引入共价性较强的硫配位点与给电子基团有望降低铈(III)的5d激发态能级,实现长波发射。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刘志伟-卞祖强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Lanthanide cerium(III) complex with deep-red emission beyond 700nm”的论文,该工作通过引入双齿二硫代缩二脲配体,同时借助对外层空间位阻的调控,合成得到了两类分别具有橙红光与深红光发射的铈(III)配合物。该工作突破了目前铈(III)基材料已有的发射波长记录,也为氮、氧配位以外的稀土配合物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
发布时间:
2025
-
09
-
02
浏览次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