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良柱特聘副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忠帅研究员、上海大学葛军怡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志梅教授、德国工程院院士冯新亮教授等在二维硼钼烯纳米片室温铁磁性研究取得新进展,该工作以“Vacancies Engineering in Molybdenum Boride MBene Nanosheets to Activate Room-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二维磁性材料是凝聚态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拓扑学领域、涨落驱动的新物相、对自旋的电场调控和检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二维层状磁性材料容易加工成平面的异质结结构,比传统的块体磁性材料具有显著的优势,方便通过应力、化学、光学和电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精细调控。根据Mermin-Wagner定理,二维及一维体系中不会出现长程磁有序,但是可以通过引入各向异性,稳定二维体系中的长程关联,使二维层状材料中出现长程磁序。硼化钼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质和空气稳定性。理论预测硼化钼体系的金属硼烯中不存在磁性。因此在二维硼钼烯体系实现室温磁性非常具有挑战性。张良柱特聘副研究员通过缺陷工程策略合成了具有钼空位缺陷的Mo4/3B2 MBene 纳米片。通过路易斯酸刻蚀的方法制备Mo4/3B2纳米片实现了制备方法的无氟化。制备的Mo4/...
发布时间: 2024 - 11 - 04
浏览次数:77
来源:材料牛【导读】热电转换技术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直接将热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绿色”能源技术。热电转换技术凭借其无需传动部件、运行安静、尺寸小、无污染、无磨损、可靠性高等突出优点,在温差发电和固态制冷领域有重要应用。由于热电参数之间的相互耦合使得热电材料ZT值的提升极具挑战。因此,发现电声输运解耦新机制,实现电声输运的协同调控是热电材料性能优化的核心目标和难题。SnTe具有元素无毒、机械性能稳定、低成本等突出优点,有望替代碲化铅,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类环境友好型中温热电材料。受制于高热导率和低功率因子,SnTe材料热电性能并不理想,限制了SnTe热电材料的规模应用。优化载流子浓度通常是提高材料热电性能的首要步骤,由于SnTe为轻带半导体,态密度有效质量较小(m*=0.13 me),最优载流子浓度处于1019cm-3。大量的Sn空位导致SnTe本征载流子浓度较高(~1021cm-3),受限于掺杂固溶度,很难优化载流子浓度到最优区间。【成果掠影】南京理工大学唐国栋教授团队与亚琛工业大学德国科学院院士Matthias Wuttig教授、余愿博士、曲阜师范大学张永胜教授合作,根据最优载流子浓度与态密度有效质量的关系nopt∝(m*T),提出通过合适掺杂元素导致费米面附近态密度峰来提高态密度有效质量,从而提升最优载流子浓度区间,实现热电性能最大化。研究团队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SnTe化学键...
发布时间: 2024 - 11 - 04
浏览次数:72
2024年10月30日下午,由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上海市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稀土学会、上海市催化新材料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绿色资源化学国际交流和研讨会在上师大化学楼多功能厅召开。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杨仕平、上海市稀土学会理事长卞振锋、上海市催化新材料产业联盟秘书长郭杨龙、上海市稀土协会秘书长吴建思、副秘书长崔中倪等嘉宾及100余位教师和学生出席本次交流活动和研讨。会议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的朱永法教授、南京大学的董林教授、苏州大学的郎建平教授分别就“有机半导体可见光催化环境净化、能源转化及肿瘤去除研究”、“对稀土铈(Ce)基氧化物的本征特性及其在低温NH3-SCR中的基础应用研究”、“光响应配位聚合物单晶平台的构筑及应用”等课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所所长、催化联盟秘书长郭杨龙教授从应用角度出发,作了“副产氯化氢的循环利用-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的报告,详细阐述了如何解决聚氨酯、氯碱、有机氟行业、农药、医药化工等众多行业面临的大量副产氯化氢循环利用的共性难题,寻找一条成本低、工艺友好的方法,已成功在上海化工区建成3万吨级生产装置,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氯化氢固定床催化氧化制氯气产业化技术的国家。在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参与互动,就相关技术、应用等问题与在座的教授交流探讨,气氛十...
发布时间: 2024 - 10 - 31
浏览次数:101
来源:发光学报摘要稀土配合物独特的光物理性质决定其在发光器件、荧光探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光功能稀土配合物研究的相关研究进展,梳理了相关的稀土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和发光机理理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稀土配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荧光探针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和研究进行了展望。引  言稀土配合物是由稀土离子(一般为三价,Ln3+ )与配位体(有机、无机配体)通过配位键相键合所形成的化合物。镧系稀土离子由于其4f电子受到5S25P6壳层屏蔽,其光谱性质受到电场、晶场、磁场、配位场影响较小,所以其发光峰位相对改变较少,且峰形尖锐,色纯度极好;此外,由于4f电子的f-f跃迁属于宇称禁阻跃迁,稀土离子自身光吸收能力较弱的同时,发光寿命(τ)普遍较长;此外,由于稀土离子多样,且存在丰富的发光能级,所以发光峰可以覆盖从紫外、可见到近红外区域,被誉为发光材料的宝库[1]。 自1942年Weissman[2]首次研究Eu(Ⅲ) β-二酮配合物的发光以来,光功能稀土配合物就不断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在传感器[3]、生物成像[4]、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5]、太阳能电池[6]、防伪[7]、光动力疗法[8]、化学疗法[9]、电致变色[10]及荧光探针[11]等领域...
发布时间: 2024 - 10 - 31
浏览次数:73
3094页次61/774首页上一页...  56575859606162636465...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