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cience Direct本文系统分析了纯锶和掺锶稀土(La、Nd、Sm)锰酸盐钙钛矿的介电性能,包括介电常数、交流电导率、阻抗和频率依赖性。使用 XRD、FTIR 和 SEM 确认了燃烧合成的纳米钙钛矿的结构和形貌特征。XPS 分析验证了元素组成,而去卷积的 O 1s 光谱则提供了与氧还原反应相关的参数的见解。室温下的宽带介电能谱 (BDS) 揭示了电荷跳跃和麦克斯韦-瓦格纳效应,有助于增强介电常数,特别是在低频下。交流电导率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遵循琼舍万能幂律。模量和阻抗响应的实数和虚数分量突出了晶粒、晶界、极化和弛豫机制在塑造这些稀土锰酸钙钛矿纳米颗粒介电性能中的作用。总之,这三种成分提供了一个连贯的框架,用于跟踪渐进式Sr取代如何调整晶格对称性、载流子密度和介电弛豫,从而塑造系统的介电和阻抗行为。通过系统分析这些材料的介电特性、交流电导率和阻抗行为,本研究旨在探索锶掺杂对其极化机制、载流子动力学和弛豫过程的影响,为其先进技术应用潜力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3
浏览次数:73
来源:中国稀土网记者17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主矿矿段的矿体中部,发现一种新稀土矿物,命名为“钕黄河矿”。据悉,日前,“钕黄河矿”命名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全票批准通过。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其化学成分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钕作为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核心成分,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电子信息等领域需求旺盛。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也是中国矿物资源宝库,此前已发现210余种矿物。赵来时表示,钕黄河矿的发现,进一步彰显了该矿床的复杂性与资源多样性。赵来时介绍,团队在开展项目研究时,通过系统野外地质调查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白云鄂博矿床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赋存规律。在此基础上,已建立白云鄂博矿床的矿体分带特征及矿床成因模型。钕黄河矿便是在该成矿模型理论指导下,通过矿物微区分析取得的新发现。此前,团队还发现另外两种白云鄂博新稀土矿物——氟碳钕矿、钕独居石。、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3
浏览次数:97
来源:Science Direct近年来,热响应智能发光材料因其在温度传感、信息安全、生物医学和安全预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温度传感和视觉监测方面,基于发光材料荧光强度比(FIR)的温度测量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该方法有效地减轻了非热参数引起的测量误差,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测量精度。稀土荧光粉因其独特的发光特性和对温度的高灵敏性,成为非接触式、高精度温度传感技术的核心材料。本研究基于荧光强度比(FIR)技术开发了一种 Tb3+-Eu3+共掺杂 Y2MgAl4SiO12(YMASO)铝硅酸盐荧光粉作为双发射光学温度计。光致发光光谱证实了 YMASO 宿主中从 Tb3+到 Eu3+的有效能量转移。通过调节掺杂浓度和能量转移,优化发射光颜色。由于 Tb3+ 和 Eu3+ 的不同热响应,该荧光粉中 Tb3+ 到 Eu3+ 的 FIR 在很宽的范围内 (240 – 480 K) 表现出出色的温度传感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初级发射峰 Tb3+(545 nm 处的 5D4→7F5)和 Eu3+(711 nm 处的 5D0→7F4)分离良好,确保了高信号可辨别性。绝对灵敏度(Sa = 0.0062 K-1)和相对灵敏度(Sr = 0.719% K-1)的最大值表明,该荧光粉作为高性能光学测温材料具有巨大潜力。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3
浏览次数:68
来源:X-MOL高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是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 (LIB) 的前景广阔的正极材料。然而,高镍层状氧化物阴极仍然存在问题,例如快速结构坍塌和表面寄生反应。在此,探讨了一种使用稀土(La、Pr、Sm、Eu、Tb、Ho 等)晶格优化喷雾干燥制备的通用策略,并结合了固态合成工艺来制备球形高镍阴极。这种实用方法将稀土晶格优化和高性能高 Ni LiNi0.84Co0.12Al0.03Ho0.01O2 阴极的人工涂层策略协同作用。Ho 的掺杂减轻了 Li+ 和 Ni2+ 离子的混合,Ho 元素合适的离子半径扩大了平面间距,促进了 Li+ 在颗粒内的快速扩散,而不会引起明显的晶格畸变。阴极在 0.2 C 时显示出 223.7 mAh g-1 的高容量,即使在全电池水平上经过 1200 次循环后也能保持超稳定的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为设计球形、高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高镍层状氧化物阴极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策略,用于实际可持续的 LIB。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1
浏览次数: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