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包头稀土研究院专家创新成矿理论、应用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评估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1500米以浅稀土潜在资源为3.89亿吨(含中重稀土资源778万吨),是2023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全球稀土资源量的3倍,并蕴藏有可观的中重稀土资源,颠覆了对稀土保有供给和全球配置格局的认知。有关成果已通过中国稀土学会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建议加大利用轻稀土,严控中重稀土,有效开发利用白云鄂博铌资源。
发布时间:
2024
-
02
-
05
浏览次数:81
成果简介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苏俊峰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期刊发表了题为 “Enhanced removal of fluoride from groundwater using biosynthetic hydroxyapatite modified by bimetallic (La–Fe or La–Al) hydroxides” 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采用一锅法制备了双金属(La–Fe/La–Al)氢氧化物改性生物合成羟基磷灰石(La-Fe@HAP/La-Al@HAP)。结合批量试验、动力学模型拟合及表征分析,优化了La-Fe@HAP、La-Al@HAP的制备参数和操作参数,明确了双金属复合吸附剂的除氟规律、吸附原理、再生能力及选择性吸附特征,揭示了La-Fe@HAP、La-Al@HAP的除氟途径及各种金属物种(La、Fe、Al)的除氟贡献。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信息↓↓↓↓↓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4
-
02
-
05
浏览次数:97
2024年2月1日下午,上海市催化新材料产业联盟在上海化工研究院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围绕催化联盟理事会工作要求,重点聚焦今年主要工作,由市稀土协会秘书长吴建思提出工作设想,联盟本年度执行理事长、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曹育才、秘书长郭杨龙绘画出具体方案,大家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意见和想法,为催化联盟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积极建言献策并达成共识,释放催化赋能,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赵诚、李永清、周慧等出席会议。
发布时间:
2024
-
02
-
02
浏览次数:82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30日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旭辉教授团队,近期开发了一种由上转换纳米粒子辅助的3D生物打印方法,无需侵入性手术,即可在体内成型辅助骨折治疗的支架。相关研究以“用于无创体内成型的上转换3D生物打印技术”为题,发表于国际材料期刊《先进材料》上。在医疗领域中,体内植入式生物材料对于骨折的矫正修复、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的治疗具有不可或缺的功效。传统的方法是将医疗材料在体外成型,并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体内,但容易引起手术并发症并导致感染。因此,急需新的方法实现医疗材料在体内的制造,以有效降低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风险。上转换纳米粒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纳米粒子,具有将长波段光转换成短波段光的能力。这种光学性能使其在光学器件、生物医用材料和辅助光化学反应等许多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日前,徐旭辉团队借鉴微晶玻璃的设计思路,选择稀土掺杂上转换微晶作为水凝胶内嵌的紫外固化光源,开发了一种上转换纳米颗粒辅助的近红外3D生物材料打印方法,以实现无侵入性手术的体内材料成型。首先设计多层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颗粒,定向增强其在蓝紫光波段的发光性能;随后,这类颗粒将吸收穿透皮肤组织的近红外光,在体内转化为300—500纳米的蓝紫色诱导多种单体聚合固化。此外,研究团队利用三维移动坐标平台,固定并控制近红外激光器,使其按预设路线精准移动实现成型。在此项研究中,团队成员成功在小鼠体内实现...
发布时间:
2024
-
02
-
02
浏览次数: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