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论论资讯研究背景抗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纳米酶的复杂催化活动,导致多种反应途径并行进行,使得抗菌效果不确定。因此,如何有效调节纳米酶的多种催化活动是当前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本研究利用铜单位修饰纳米二氧化铈,调节其过氧化氢催化活性和羟基自由基抗氧化能力。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实,铜单位与二氧化铈基底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了过氧化氢酶样活性,而抑制了羟基自由基抗氧化能力。铜-二氧化铈+过氧化氢系统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研究意义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利用铜单位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优化纳米酶的复杂活性提供了一般性的线索。这项研究为开发新的抗菌治疗方法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DOI:10.1038/s41467-024-45255-6
发布时间:
2024
-
04
-
02
浏览次数:52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稀土元素(REEs,包括La-Lu、Y和Sc)地球化学特征被认为是示踪古海洋环境的可靠指标,而在海水中自生沉淀形成的磷酸盐和碳酸盐能够将古海水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保存下来。然而,自生磷酸盐和碳酸盐记录的古海水稀土地球化学变化却并不完全一致。例如,一些海洋自生磷酸盐呈现出中稀土(MREEs)异常富集的“钟形”稀土配分模式,而自生碳酸盐则显示出“现代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Ce负异常和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因此,了解自生磷酸盐和碳酸盐记录同时期海水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为何存在差异,对于稀土元素在古海洋环境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生邢介奇在导师朱建喜研究员的指导下,选择贵州织金早寒武世戈仲伍组白云质磷块岩为研究对象,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结合电子能量损失谱等纳米尺度矿物学分析技术,考察了同时期自生磷酸盐和碳酸盐稀土地球化学配分差异的矿物学形成机制。该样品主要由同时期沉积的碳氟磷灰石和白云石组成,虽然所处的海水环境一致,但原位稀土地球化学分析却显示两者具有不同的稀土配分模式。自生磷酸盐呈现中稀土富集的“钟形”稀土配分模式,而白云石则呈现重稀土富集的“现代海水”类型的稀土配分模式。为进一步研究自生胶磷矿的“钟形”稀土配分模式的成因,我们对碳氟磷灰石颗粒进行了微纳米尺度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扫面电镜(SE...
发布时间:
2024
-
04
-
01
浏览次数:81
讲好稀土故事,传递上海声音!《上海稀土》电子期刊2023年第2期正式上线,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还等什么,快来阅读吧!↓↓↓↓↓↓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4
-
03
-
29
浏览次数:186
来源: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今日,我院先进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课题组在硫化物钙钛矿发光薄膜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Preparation of chalcogenide perovskite SrHfS3and luminescent SrHfS3:Eu2+thin films”为题目发表于国际知名物理类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其中,论文第一作者为我院教师韩炎兵和一年级研究生方娇,通讯作者为我院教师袁亦方和史志锋教授。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硫化物钙钛矿具有良好的载流子输运特性和稳定性,且其组成元素环保友好。目前已有一些理论报道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传统的氧化物和新兴的卤化物发光材料体系之外,硫化物钙钛矿材料如SrHfS3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光性能,有望形成新的发光机制。但是,目前缺少对该材料体系薄膜光电物理特性的报道,限制了人们对其进一步认识。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利用磁控溅射+后续硫化的方法制备了硫化物钙钛矿SrHfS3薄膜,该薄膜呈现高质量平整的形貌和良好的载流子传输特性。机理研究表明,其电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符合Efros-Shklovskii变程跃迁导电模型。同时,受益于Eu离子(1.25 Å)和Sr离子(1.26 Å)极为相似的离子半径,Eu离子和SrHfS3具有良好的兼容性,通过共溅射在SrHfS3薄膜中引入Eu离子,最终Sr...
发布时间:
2024
-
03
-
29
浏览次数: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