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X-MOL具有结构转变诱导可调发光的无铅金属卤化物在智能材料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它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潜在应用受到单个光致发光峰值调节的限制。在这里,报道了 Sb/Ln(镧系元素 = Ce、Ho 和 Tb)共掺杂的 Cs-Y-Cl 金属卤化物与结构转变驱动的智能可调谐发光。Cs3YCl6 和 Cs4YCl7 之间的可逆结构转变是通过“CsCl 插入/剥离”过程实现的。通过掺杂 Sb,在 Cs-Y-Cl:Sb 系统中实现了高效的自俘获激子发射,导致 Cs3YCl6:Sb(绿色发射)和 Cs4YCl7:Sb(黄色发射)之间的可逆颜色调谐。通过将 Sb/Ln 掺杂到 Cs-Y-Cl 晶格中,来自自捕获激子的联合发射和镧系元素离子的特征跃迁,导致结构转变后发射变化更加多样化。此外,结构转变诱导的晶格自净化效应导致乙醇处理的 Cs3YCl6 中 Sb/Ln 摩尔比发生变化。这样可以调制 Sb 和 Ln 相关发射之间的强度比。此外,还成功实施了防伪和信息加密模式。研究结果为结构转变驱动的多模式发光材料的设计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先进的防伪和信息加密应用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
2025
-
06
-
26
浏览次数:23
来源:北京大学化工学院研究团队聚焦困扰催化领域多年的"活性-稳定性权衡"难题,针对用于甲醇-水重整(MSR)制氢的高活性Pt/α-MoC体系存在的致命缺陷展开攻关。传统铂/立方相碳化钼催化剂虽在低温条件下展现卓越制氢效率和超高催化活性,但活性载体遇水氧化导致结构退化的问题始终无解——这直接造成现有催化剂平均寿命不足200小时。 "我们首次实现了对催化剂活性位点的分子级精准防护。"论文通讯作者马丁教授解释了这项研究的创新策略,"就像给精密仪器加装防护罩,用稀土氧化物纳米层覆盖活性载体表面的冗余活性位,既阻止氧化侵蚀,又保持界面催化位点的超高活性状态。"研究团队创造性地在Pt/γ-Mo₂N催化剂表面构筑镧系氧化物纳米覆盖层,形成三重防护机制:1. 物理屏障:薄至单原子厚的惰性La₂O₃层隔绝水分子与高活性载体直接接触2. 结构调控:稀土保护层阻止Pt物种的迁移和聚集3. 位点锁定:选择性覆盖非必要表面位点,保留关键催化活性界面 这种"精准防护"理念带来惊人效果:在240°C反应条件下,新型Pt/La-Mo₂N催化剂的衰减速率较传统催化剂降低两个数量级,持续运行42天后仍保持98%以上初始活性。其1500万的催化转化数更是刷新该领域世界纪录,相当于单个P...
发布时间:
2025
-
06
-
25
浏览次数:63
来源:ACS Publications在过去十年中,具有可切换荧光的智能固态发光 (SSL) 材料作为防伪、信息安全、传感器、显示器和分子级机器领域的有前途的候选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结构转变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颜色调整方法,它通过改变物质的结构排列来改变发光特性。近年来,所有具有结构转变诱导调色特性的无机铅基金属卤化物作为 SSL 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其卓越的光电性能和 Facile synthesis Protocol 的 API 中。传统铅基金属卤化物中的铅 (Pb) 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更理想的做法是开发无铅金属卤化物,这种金属卤化物不仅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而且相对于铅基金属卤化物具有环境友好性。最近,已经研究了多种无铅金属卤化物,其中毒性较小的元素被用作 Pb2+ 的替代品.除了传统的同价取代 (Sn2+Ge2+等)使用一价阳离子(Na、K、Ag 等)和三价阳离子(在Ln3+、Bi3+和Sb3+等)和异价取代 (Sn4+, Zr4+, Te4+, In3+, Bi3+, Cu,Ag 等)分别构建了双钙钛矿结构和低维金属卤化物结构。不幸的是,由于直接带隙中的间接带隙或奇偶校验禁止转变,无铅金属卤化物的大多数纯相都具有低光致发光量子产率 (PLQY)。尽管在通过结构转变调节无铅金属卤化物纯相的发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实现高 PLQY 仍然是一项巨大的...
发布时间:
2025
-
06
-
25
浏览次数:58
来源: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系统通过精妙的光控机制实现能量与物质的高效转化,而人工模拟这一过程始终是化学领域的重大挑战。传统光开关催化剂多局限于活性“启停”控制,难以在单一催化剂内实现产物路径的主动切换。金属有机笼凭借其可定制的空腔微环境,为调控反应选择性提供了理想平台。然而,现有分子笼体系大多依赖多笼协同或结构重组才能实现光切换催化,开发具有光控双路径催化发散合成能力的单一分子笼体系仍充满挑战。基于此,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孙庆福/杨健团队报道了一种单笼的光控双路径切换催化体系。作者创新性地利用通过紫精功能化的三齿配体与稀土Eu(III) 的自组装,构筑了一种具有光氧化还原活性镧系有机四面体笼Eu4L6。该分子笼能实现在单一结构框架内光控双反应路径可切换催化:在365 nm光照下催化四芳基硼酸盐发生氧化偶联反应(生成联芳基+酚类双产物),而在黑暗环境中则触发催化分解路径(生成单芳烃)。晶体结构与EPR波谱证实,分子笼内紫精单元的空间隔离有效抑制了自由基二聚,提高了电子传递效率,为双路径切换提供了结构基础。同时,该团队结合原位光谱、EPR捕获和理论计算等手段提出了其可能的双路径切换催化机制。光激发下使得中间体能够克服高反应能垒,从而进行氧化偶联反应路径;而黑暗条件下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形成使得轨道能量更加匹配,促进了底物的催化分解过程。
发布时间:
2025
-
06
-
24
浏览次数: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