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科学网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祖煌团队在铁电薄膜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研究团队利用脉冲激光沉积工艺,在氮气生长气氛中,成功制备了高质量氮掺杂钛酸钡(BaTiO3)铁电薄膜,并实现了钛酸钡铁电性能的显著增强。目前,化学掺杂调控铁电性通常以阳离子掺杂为主,而阴离子掺杂由于合成困难,通常较少涉及。在可供选择的阴离子中,氮离子和氧离子具有非常相似的电子结构和离子半径。然而,氮气中氮原子间具有很强的共价键,其与氧化物之间的直接反应需要非常高的能量。因此,与阳离子取代的钙钛矿氧化物不同,在惰性氮气气氛中,通过传统的固相反应很难直接合成氮掺杂的钙钛矿氧化物。近年来提出的高温氨化反应和低温拓扑化学反应等方法虽可实现氮掺杂,但这些合成方法主要以氨气作为氮源,导致在反应的过程中金属阳离子容易被还原,并极易引入氢元素,导致漏电流密度增加,极不利于材料的铁电性。对此,陈祖煌教授团队利用脉冲激光沉积工艺,在氮气生长气氛中成功合成了氮掺杂钛酸钡铁电薄膜。研究人员发现,随着生长气氛中氮气浓度的增加,BaTiO3薄膜的绝缘性有了极大的改善,其漏电流密度最高下降了2个数量级;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与钛-氧相比,钛-氮之间具有更强的杂化作用,它能有效增强钛的离子位移。相应地,氮掺杂钛酸钡薄膜的极化强度达到约70微库伦每平方厘米,比钛酸钡块体高3倍,薄膜的居里温...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4
浏览次数:413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开发节能、高效的新型低温与制冷技术势在必行。磁制冷技术是解决氦资源匮乏、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本论文研究了钙钛矿型Eu(Ti, Nb, Zr)O3化合物的磁热效应与制冷性能研究。发现化合物的磁熵变、制冷能力和绝热温变峰值分别达到19.6 J·kg−1·K−1、87.6 J·kg−1和5.5 K。将其用于复合GM磁制冷机样机上,在温度4.2 K、频率0.5 Hz下,复合磁制冷模式的制冷量比纯GM/HoCu2模式下提高52%,表现出非常优异的磁制冷性能。低温制冷在高新技术产业、航空航天事业以及探索科学前沿等领域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已经成为支撑现代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传统低温制冷技术严重依赖于液氦资源,成本高昂,所以亟需发展无液氦制冷技术。然而,目前无液氦主流制冷技术(GM制冷)在液氦温区效率偏低,仅有卡诺循环效率的1%左右,亟待提高。磁制冷技术具有本征效率高、不依赖液氦及重力等突出优势,因而在低温与制冷领域备受青睐。磁制冷材料是磁制冷机的核心,是磁制冷技术应用的关键。从实用角度出发,高性能磁制冷材料应该具有低磁场驱动的大磁热效应。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莫兆军研究员团队围绕高性能低温磁制冷材料的设计与开发、结构与性能、成型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4
浏览次数:387
来源:自然资源部巴西稀土公司的阿尔托山(Monte Alto)项目见到高品位矿化。总稀土氧化物品位高达45.7%,铌氧化物品位1.7%,钪氧化物品位0.0382%,钽氧化物品位0.0962%,铀品位0.5781%。该矿TREO品位是全球报告的最高品位。矿体沿走向和在深部都未控制。洛德资源公司(Lode Resources)在塔斯马尼亚州的蒙特苏马(Montezuma)项目岩心取样见到异常高品位矿化。钻探见矿8.6米,锑品位5%,金0.7克/吨,其中包括2.6米厚、锑品位12%、银1677克/吨和金1.16克/吨的矿化。样品分析表明矿体比以前想象的宽。公司已经初步设计1万米钻探。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3
浏览次数:115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前景的储能技术之一,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特性等优势。其中,石榴石基 Li7La3Zr2O12(LLZO)氧化物电解质因其对锂金属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以及在室温下近 1 mS/cm 的高离子电导率而备受关注。然而,如何改善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的界面接触成为一个挑战,主要是因为锂金属表面的局部锂离子通量累积、锂沉积/剥离不均匀和空隙等问题易导致较大的界面阻抗和锂枝晶生长。至今为止,研究人员提出了诸多策略来解决LLZO/Li界面相关的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表面抛光和酸蚀去除Li2CO3、引入聚合物相以提高润湿性、构建亲锂界面以增强LLZO/Li接触、以及施加高外部压力等。然而,表面抛光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不能完全去除Li2CO3,酸蚀可能引入新的杂质并破坏LLZO结构,亲锂界面层可能会与锂发生反应或形成合金,并在连续合金化和脱合金过程中导致界面层的剥离失效。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更有效的方法来克服这些界面问题,以提高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长期性能和稳定性。基于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双重转换反应策略,通过具有多重异质结构的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层(MIEC)来诱导调节Li+和电子的扩散和传输,并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和生长。首先,该团队使用CuF2和LiF作为固态氟源,并加入过渡金属Mo,通过固态转化反应合成富含锂的氟...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3
浏览次数:172
3093页次32/774首页上一页...  27282930313233343536...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