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1、导读本工作通过快速烧结合成8组元高熵稀土钽酸盐(8RE1/8)TaO4,与单组分稀土钽酸盐和8YSZ相比,(8RE1/8)TaO4在1200 ℃时的本征热导率分别降低了30.0%~31.1%和59.2%~67.5%,并且在100至1200 ℃的整个温度范围内都表现出较低的本征热导率。这是声子-声子、晶界、畴界、位错和缺陷散射的结果。此外,(8RE1/8)TaO4的离子电导率在900 ℃时比8YSZ低3~5个数量级,主要是因为高的激活能,较大的键力常数和严重的晶格畸变协同抑制了氧离子的迁移。以上结果表明(8RE1/8)TaO4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障-氧障一体化陶瓷材料。2、研究背景随着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火箭发动机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等重大装备对高温热端部件性能需求的不断提升,耐高温、低导热和高阻氧涂层的研制已成为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BCs)领域的研究热点。氧化钇稳定性氧化锆(YSZ)是目前主要的热障涂层材料,一方面,氧分子通过涂层中的多孔结构和微观裂纹传输,加速粘结层和基体的氧化,导致热生长氧化物TGO的过度生长;另一方面,由于YSZ具有极高的氧离子电导率,即使将其制备成致密的涂层材料,氧离子仍然能通过氧空位(称作载流子)渗透至粘结层和基体并将其氧化。双氧通道传输(氧分子渗透和氧离子扩散)加速了粘结层的氧化和T...
发布时间:
2024
-
11
-
26
浏览次数:100
来源:云南大学近日,云南大学胡万彪团队(现代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电镜中心/云南省电磁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Atomic-level direct imaging for Cu(I) multiple occupations and migration in 2D ferroelectric CuInP2S6”的研究论文。二维范德华铁电材料因奇特的物理和量子现象,广泛应用于场效应晶体管(FET)、非易失性存储器、铁电隧道结(FTJ)等领域。二维单斜(Cc)结构的CuInP2S6(CIPS),因其四势阱可调节的室温铁电性,在电子器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CIPS的铁电极化与Cu(I)所在晶格的位置有较强的关联性。如图1a所示,CIPS由InS6八面体笼,Cu(I)子以及P-P对构成一个连续的层,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瓦尔斯力以ABAB的堆垛方式构成完整的二维晶体。在TC点以下,Cu(I)自发的占据位置I(位置III),导致晶体的空间反演对称性破缺;从而产生朝下(朝上)的自发极化。由于Cu(I)的可迁移性,在CIPS晶体当中存在着面外(OOP)和面内(IP)两种极化(图1b)。当施加外场(如电场、应力、热等)时,Cu(I)的占位可以切换,使极化方向与场方向对齐(例如,当外加电场向上时,所有Cu(I)离子都切换到III位置,使极化点向上...
发布时间:
2024
-
11
-
26
浏览次数:102
来源: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Mn2+掺杂CsPbCl3钙钛矿纳米晶(NCs)因其大斯托克斯位移和明亮的橙红光发射,在光电器件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低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 QY)和稳定性问题一直制约其应用。近期,我院纳米光子学团队研究通过稀土元素、碱土金属离子共掺杂以及后处理技术,成功提升了Mn2+掺杂CsPbCl3纳米晶的发光性能,为其在高效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奠定了新基础。通过引入稀土元素铕离子(Eu3+)对Mn2+:CsPbCl3纳米晶进行共掺杂,显著提高了纳米晶的PL QY,达到90.92%。Eu3+的掺入减少了非辐射复合,提升了激子向Mn2+的能量转移效率,并增强了紫外光和水的稳定性。该方法不仅优化了发光性能,还为开发更高效的钙钛矿纳米晶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Rare Earths》(DOI: 10.1016/j.jre.2024.06.008,中科院一区)碱土金属离子(AE2+)的共掺杂也被证明能有效改善Mn2+:CsPbCl3纳米晶的性能。通过对Sr2+等碱土金属离子与Mn2+的协同作用进行研究,团队发现较小的碱金属离子引起晶格收缩,从而提升了PL QY并增强了光稳定性。这一发现为调控过渡金属掺杂钙钛矿纳米晶的发光特性提供了重要启示。相关结果发表在《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DOI: 10.1...
发布时间:
2024
-
11
-
25
浏览次数:71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卤化铅钙钛矿量子点(QDs),这一新型半导体材料界的璀璨明星,凭借其卓越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优异的色纯度、宽广的色域调节能力以及出色的溶液加工性,正在薄膜光电器件领域大放异彩。在钙钛矿QDs的研究与应用中,表面配体对于QDs的PLQY、稳定性和载流子传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发高性能钙钛矿QDs和制备高效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的过程中,合理地选择和搭配表面配体尤为关键。由于钙钛矿QD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表面缺陷的存在会显著影响钙钛矿QDs的光学性能。因此,通常需要使用过量的有机配体来有效钝化QDs表面缺陷。然而,有机配体的绝缘性质,会严重限制钙钛矿QDs在后续光电器件中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效率。针对以上问题,在前期采用多功能短链噻吩烷基溴化铵配体改善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性能的基础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23, 15(33), 40080-40087),吴朝新教授团队利用共轭有机配体的优势,包括其离域的π电子、刚性的分子骨架以及优异的电导性。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电子性质取代基的共轭配体,(E)-3-(4-取代苯基)丙基-2-烯-1-胺氢溴酸盐衍生物(PPABr、4-CH3PPABr和4-F PPABr),并将其用作后交换配体,调节钙钛矿QDs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结...
发布时间:
2024
-
11
-
25
浏览次数: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