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光机所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特种玻璃与光纤研究中心团队首次报道了一种高性能的972 nm单频分布式布拉格反射(DBR)掺镱(Yb³⁺)石英光纤激光器,相关成果以"972 nm single-frequency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Yb³⁺-doped silica fiber laser"为题发表于Optics Express。972 nm单频激光在深紫外激光产生、原子冷却、精密光谱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尤其是通过倍频可产生486 nm激光,该波长对应太阳光谱中的夫琅禾费线,是目前深海探测的理想光源。Yb3+离子在972 nm 的发射截面较窄,增益低,产生净增益需要较高的反转粒子数。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工作基于研究团队在900 nm掺Nd3+光纤及光纤激光器的优势基础,构建了瓦级915nm高亮度泵浦源。同时利用9 mm自研高掺Yb3+石英光纤作为增益介质,搭建了DBR结构单频谐振腔。研究人员通过纤芯泵浦的方式,成功实现了输出功率达42.8 mW的972 nm的单频激光种子源,经2小时连续监测功率波动幅度控制在±0.51%以内,信噪比超过55 dB,单纵模线宽压缩至13 kHz以下,在10-50℃宽温域范围内均能保持单纵模锁定状态,波长可调谐。该激...
发布时间:
2025
-
04
-
30
浏览次数:175
来源: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成为关键议题。开发性能优异的高温隔热材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工业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还能降低化石能源燃烧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污染,在建筑、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隔热材料因其本征热导率较高且对红外辐射的屏蔽性不足限制其进一步应用。稀土钼酸盐陶瓷具有结构和化学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红外反射性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高温隔热材料[1]。陶瓷纤维作为隔热材料因其低密度、低导热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杨帆课题组率先将高熵策略引入陶瓷纤维,进而大幅提升材料的隔热能力和热稳定性,并且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2]。基于此,本项工作在高熵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稀土元素调控,制备出了兼具高近红外反射和低热导的新型高熵钼酸盐(Y0.2La0.2Er0.2Ho0.2Tm0.2)6MoO12 陶瓷纳米纤维。该材料不仅具有低热导率(室温:0.0689 W/m·K),还具有99.2%的高近红外反射率,赋予其低热传导特性的同时,兼具优异的阻隔热辐射传递的性能。不仅如此,得益于高熵的晶格畸变和迟滞扩散效应,高熵钼酸盐纤维相比于单组元钼酸钇纤维展现出了更低的热导率及更优异的热稳定性。此外,6mm厚的纤维基陶瓷在丁烷火焰(1099℃)持续烧蚀后,材料冷面平均温度...
发布时间:
2025
-
04
-
30
浏览次数:156
2025年4月29日的上午,上海市稀土协会秘书长吴建思、副秘书长崔中倪一同前往了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三环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进行访问,与公司总经理饶晓雷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吴秘书长在座谈中首先介绍了本次走访的来意。一是围绕《上海稀土“十五五”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详细地介绍了规划编制的目标和意义,同时,也对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进行了说明。希望作为上海稀土磁性材料领域龙头企业的三环公司,能够为规划内容提供具有上海特色的创新发展方向和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为上海稀土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针对今年即将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材料展上举办的长三角稀土磁材应用专题展览,介绍了初步的方案和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希望三环公司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展示稀土下游应用的高端产品,以此来拓展更多的市场机会。三是了解近期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对企业的影响,听取企业诉求,帮助企业更好地对接相关机构,反映企业在政策实施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饶总在认真听取了吴秘书长的介绍后,对规划编制、参与展会等工作表示大力支持。同时,他就公司目前在两用物项出口申请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外,饶总还对协会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强调了加强协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建议协会做好产学研的对接服务以及政府政策的解读工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为会员单位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支持。他还提出,应充分利用上海稀土应用产业的优势,继续做...
发布时间:
2025
-
04
-
29
浏览次数:187
来源:上海光机所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胡丽丽研究员团队,提出一种基于配位工程调控Er掺杂硅酸盐玻璃及光纤发光性能的新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Regulating emission in Er doped silicate glass and fiber via coordination engineering“为题,于4月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Materiomics。L波段(1565–1625 nm)掺Er光纤激光光源在新一代光通信、测风激光雷达、气体探测以及量子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目前L波段高增益掺Er光纤的开发仍存在难题:Er3+离子在波长超过1590 nm处的发射截面(σe)较低,其增益性能受到限制。现有的石英光纤方案中,高掺磷可以提升L波段增益,但在高温制备过程中高浓度磷的挥发会导致光纤纵向均匀性和成品率下降,增加了该方案的成本和难度。多组分硅酸盐玻璃具有成分调节范围大、稀土离子掺杂浓度高且光谱调控范围宽等优势,在L波段具有非常大的光谱优化空间,但对于Er3+离子的发光调控机理少有报道。研究团队基于X射线精细结构吸收谱(XAFS)与分子动力学(MD)模拟,首次提出有效离子场强模型(σe1600=‒19+116.9E,R2=92.3%),阐明次近邻网络外体的离子场强与配位数协同作用机制。此外,基于该机理,制备了发射...
发布时间:
2025
-
04
-
29
浏览次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