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稀土新闻|碳中和驱动稀土磁材需求加速增长

日期: 2021-04-29
浏览次数: 13

来源: 中钨在线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稀土功能材料的需求,特别是稀土磁材。


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而实现碳中和的最根本方法就是从能源结构进行转型,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风力发电等。


《中国2035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里明确地提出,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据业内人员预计,2021-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5%,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500万辆以上,渗透率达到15%-17%左右;而国内新能源汽车在2025年超过500万辆,渗透率达到15%以上。


风电发展无论是从环境效益,还是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风能市场的发展都是势在必行。业界人员预计2021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817GW,其中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复合增速20%以上。值得一说的是,今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到2025年达到16.5%左右。


然而,不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风力发电,它们都离不开钕铁硼永磁体的应用。钕铁硼永磁体主要是用来生产高性能的小电机产品。


相对于钐钴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中稀土金属占比相对较低,且综合素质和性价比更高。因此,使用烧结钕铁硼磁体能够大幅降低磁材使用量、缩小电机体积和重量,大幅提升电能-机械能转化效率,相对于普通永磁体能效提升10%-15%以上。


总的来说,钕铁硼永磁体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永磁材料。按照生产工艺的不同,其可以划分为烧结钕铁硼、粘结钕铁硼和热压钕铁硼,其中烧结钕铁硼永磁体应用最为广泛、产量占比超过95%。


据悉,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钕铁硼永磁体用量在2.5Kg左右。电动汽车一般使用单电机,部分高性能型号使用双电机,而一般驱动电机需要使用2.5Kg钕铁硼永磁体成材(具体用量需要根据汽车扭矩和功率计算)。


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出货量为324万辆,同比增长43.36%。如果按照新能源用直流同步电机用钕铁硼成品率在70%,则全球新能源汽车对钕铁硼坯料的需求量约为11520吨,而国内需求量在4900吨。根据测算,业内人员预计到2025年全球仅永磁同步主电机所需的钕铁硼成材数量达到3.94万吨,对应钕铁硼毛坯的产量为5.6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37.3%;而国内需求量将达到1.68万吨,对应毛坯的数量在2.4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37.5%,新能源汽车将成为烧结钕铁硼磁材最重要的下游需求增量。


总之,钕铁硼永磁体的加速渗透有利于节能和减少碳排放,其除了可以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中,还能应用于变频空调、消费电子等高端方面。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5 - 05 - 13
    点击次数: 11
    来源: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稀土钴基磁性材料 (RCM) 自 1960 年代末被发现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商业和科学应用,与钕铁硼材料相比,它们在高温下表现出不可替代的性能。近年来,对 RCM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现高温下作的高矫顽力。通过将轻稀土和重稀土混合在一起,可以增强这些材料的磁性,同时降低成本。通过熔融快速淬火...
  • 2025 - 05 - 13
    点击次数: 11
    来源:ScienceDirect质子交换膜水电解 (PEMWE) 为生产“绿色”氢气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途径,这是“净零”电力最有前途的能源载体。近年来,Ru 基催化剂因其较高的本征活性和与 Ir 基催化剂相比相对较低的成本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稳定性差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在这里,我们开发了一种超细的“半结晶”Y 掺杂 RuO2由于离子半径和价不匹配,在 PEMWE 中表现出异常活跃和稳定的性能,1 A c...
  • 2025 - 05 - 12
    点击次数: 77
    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全无机金属卤化物双钙钛矿材料因其独特的宽带自陷激子(STE)发射,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通常,全无机双钙钛矿材料呈现单一波长的STE发光特征,且发射峰位主要局限于可见光区域。尽管该领域在材料设计和发光调控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现有体系难以同时实现可见光与近红外双波段STE发射,导致此类材料的发光范围受限,严重制约其在广色域显示、动态多级防伪编码、可调谐多谱段LE...
  • 2025 - 05 - 12
    点击次数: 71
    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稀土高掺上转换纳米晶相对其低掺体系具有更强的离子间相互作用,在单颗粒示踪、超分辨成像、微纳光学等前沿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受浓度猝灭的影响,稀土高掺纳米晶普遍存在上转换发光效率较低的瓶颈。能量迁移和交叉弛豫是引起浓度猝灭的主要原因,但哪种机制占主导地位目前尚存争议。对稀土高掺上转换纳米晶开展基础发光物理研究,并揭示浓度猝灭的物理机制,对于深入理解上转换发光机理、开发...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