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福建物构所在稀土纳米探针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早期转移精准识别中取得新进展

日期: 2023-10-23
浏览次数: 15
来源: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所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


乳腺癌目前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转移或远处转移。前哨淋巴结(SLN)是肿瘤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临床淋巴结阴性(cN0)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术式。
目前临床常用的示踪剂包括亚甲蓝、放射性核素及吲哚菁绿均只能示踪SLN而不能评估SLN的转移状态,仍需依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来诊断SLN是否有转移,但这是有创操作,且有赖于病理医生的经验,尤其是对于微转移。更为严峻的是,研究表明70%的cN0乳腺癌患者SLNB病理结果也为阴性,这部分患者完全可以避免SLNB,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故而亟需寻求一种无创精准评估SLN转移状态的新检测方法。
鉴于此,福建物构所张云团队与厦门大学医学院及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IIb区纳米探针ErNPs@POL6326,并基于该探针实现了在体实时识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避免了不必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预期可进一步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图1)。
研究团队利用近红外IIb区发光的稀土下转换纳米颗粒作为发光元件,肿瘤特异性靶点CXCR4 的拮抗肽Balixafortide(POL6326)作为靶向元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IIb区纳米探针ErNPs@POL6326。与临床常用的ICG进行对比,ErNPs@POL6326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及耐光漂白性,且分辨率更高,穿透深度更深。研究显示ErNPs@POL6326在细胞及动物水平的实验提示该探针的生物相容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而且针对高表达CXCR4的乳腺癌细胞系及荷瘤小鼠具有高度特异的肿瘤靶向性;在鼠源性及人源性乳腺癌 SLN 转移模型中可以实时精准识别转移淋巴结,其灵敏度分别为92.86%和93.33%,特异度分别为96.15%和96.08%(图2)。
综上所述,该技术方法克服了可视光、近红外一区及近红外IIa区荧光成像穿透深度和分辨率低的局限性,实质性地提高肿瘤成像信噪比和分辨率,不但可以识别SLN宏转移,还可检测早期微转移。相关研究工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国际医学顶级期刊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 2023, 83, 3428-3441)。厦门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朱媛媛、福建物构所宋良副研究员和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张永渠教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福建物构所张云研究员和厦门大学医学院张国君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目前团队正加速该技术的临床实践,期待日后能够为乳腺癌的早期精准诊疗决策的选择提供稀土方案。

标题:Development of a Rare Earth Nanoprobe Enables In Vivo Real-Time Detection of 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Using NIR-IIb Imaging
作者:Yuan-Yuan Zhu#, Liang Song#, Yong-Qu Zhang#, Wan-Ling Liu, Wei-Ling Chen, Wen-Liang Gao, Li-Xin Zhang, Jia-Zheng Wang, Zi-He Ming, Yun Zhang*, Guo-Jun Zhang*
期刊:Cancer Research, 2023, 83 (20): 3428–3441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58/0008-5472.CAN-22-3432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5 - 07 - 01
    点击次数: 10
    来源:X-MOL本研究采用Mo/Al2O3催化剂系统阐明了H2SMR过程中CH4与H2S的协同转化路径。在1173 K反应温度、0.5 h反应时间条件下,CH4和H2S转化率分别达到63.7%和59.2%,对应的H2和CS2生成速率分别为688.8 μmol·g-1·min-1和444.3 μmol·g-1·min-1。值得注意的是,与纯甲烷裂解反应(CH4...
  • 2025 - 07 - 01
    点击次数: 10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不断提升,其热端工作温度持续攀升,对温度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较于传统的铂电阻和热电偶,低成本、小体积及快响应的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器被视为下一代先进高温温度传感器的理想选择。然而,极端高温工况对其测温核心热敏陶瓷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与高温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科研人员针对稀土钽...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