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介绍
协会章程
发展历程
重大会议
机构设置
资质荣誉
协会会员
协会会员
信息服务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重要通知
党建工作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产品展示
科技视频
稀土科普
专业平台
磁性材料
催化材料
发光材料
光电材料
标准化
其他材料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图片新闻
稀土行情
政策法规
国家文件
上海文件
其他文件
联系我们
郑重说明
重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反馈
联系我们
中文版
EN
登录
注册
欢迎您,
退出
综合新闻
News
综合新闻
图片新闻
联系我们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联系人:崔老师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综合新闻
科学家破解钙钛矿电池寿命基因难题
日期:
2023-11-06
浏览次数:
12
来源: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伏与节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潘旭和田兴友团队,与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Nam-Gyu Park、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戴松元合作,在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该研究首次发现了钙钛矿阳离子面外分布不均匀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并通过设计1-(苯磺酰基)吡咯(PSP)作为添加剂均匀化钙钛矿薄膜相分布,获得了26.1%的光电转换效率(PCE)。11月2日,相关研究成果加速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钙钛矿太阳电池是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属于新概念太阳能电池。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的界面钝化及结晶调控方法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电池效率的提升,但近年来在相关研究中电池效率提升的速度明显放缓,遇到了“瓶颈”。科研人员发现钙钛矿薄膜内往往不可避免的发生相分离现象。该团队前期工作表明有效管理卤素相分离有助于提高器件性能。高效率钙钛矿材料往往通过采用纯碘体系下的阳离子掺杂组分获得,尤其是FA1-xCsxPbI3体系,不同的阳离子组分在钙钛矿体相面外方向的分布对钙钛矿体相载流子扩散及界面抽取至关重要。研究阳离子面外方向分布,有助于探讨钙钛矿体相载流子动力学过程,更有望推动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然而,钙钛矿体相的不同阳离子组分分布以及影响电池稳定性和效率损失的原因尚不清楚。
基于此,该团队从FA1-xCsxPbI3体系出发,通过元素定量分析,探究了甲脒(FA)与铯(Cs)阳离子的纵向分布,结合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与
X射线光电子谱
(XPS),剖析并发现了无机Cs阳离子倾向于沉积在薄膜底部、有机FA阳离子在薄膜上界面处富集。以此为基础,该研究探析了钙钛矿薄膜晶相分布,通过掠入射
X射线衍射
(GIXRD)与薄膜截面的透射电镜(TEM)分析,证明了在薄膜底部存在面间距较小的晶相,且在薄膜底部显示出与富Cs钙钛矿相关的特征信号。上述实验说明阳离子面外方向的梯度不均匀分布,这是首次可视化验证了钙钛矿薄膜的阳离子组分在面外不均匀分布。
研究团队采用原位试验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梯度不均匀分布的原因,发现了不同阳离子在结晶及相转变过程中的速率差过大是导致组分不均匀的主要原因。进而,该团队设计了PSP分子以弥补不同阳离子间的结晶与相转速率差,制备出均匀化的钙钛矿薄膜。这种阳离子组分均匀分布的钙钛矿薄膜有效抑制了由底部富Cs相带来的准I型能级排列,提升了载流子寿命及扩散长度,加强了载流子界面抽取。
该研究利用PSP策略制备的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获得了26.1%的最高效率、25.8%的认证效率。此外,经2500小时最大功率电追踪后(
MPPT
),未封装的器件仍保持初始PCE的92%的可靠运行稳定性。该研究表明通过均匀化钙钛矿组分面外分布可获得优异电池性能,这开辟了提升电池器件稳定性的新途径,有望打破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效率瓶颈,为进一步提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电池提出了明确方向,对推动PSCs走向商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合肥物质院院长基金等的支持。南方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上一篇:
“稀土基磷吸附材料开发及应用”技术通过专家技术鉴定
下一篇:
艾雷隆铌稀土项目两探区见碳酸岩体
Hot News
/
相关推荐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2025
-
07
-
01
点击次数:
11
More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2025
-
07
-
01
点击次数:
12
More
揭示Mo/Al₂O₃催化剂上CH₃S*中间体在高效催化甲烷与硫化氢重整中的作用
2025
-
07
-
01
点击次数:
10
来源:X-MOL本研究采用Mo/Al2O3催化剂系统阐明了H2SMR过程中CH4与H2S的协同转化路径。在1173 K反应温度、0.5 h反应时间条件下,CH4和H2S转化率分别达到63.7%和59.2%,对应的H2和CS2生成速率分别为688.8 μmol·g-1·min-1和444.3 μmol·g-1·min-1。值得注意的是,与纯甲烷裂解反应(CH4...
More
高熵稀土钽酸盐高温热敏陶瓷
2025
-
07
-
01
点击次数:
10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不断提升,其热端工作温度持续攀升,对温度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较于传统的铂电阻和热电偶,低成本、小体积及快响应的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器被视为下一代先进高温温度传感器的理想选择。然而,极端高温工况对其测温核心热敏陶瓷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与高温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科研人员针对稀土钽...
More
郑重说明
重要下载
友情链接
在线反馈
联系我们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网站地图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