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高强钢疲劳强度研究获进展

日期: 2025-03-18
浏览次数: 109
来源: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提高金属材料疲劳强度是工程构件安全服役的重要保障。作为目前已知疲劳强度最高的金属结构材料,高强钢的拉伸强度已突破3GPa,但其拉-压疲劳强度未能突破1GPa瓶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张哲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殿中团队合作,在GCr15轴承钢疲劳开裂模型与性能优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建立了夹杂物-强韧性协同调控理论,并采用稀土改性技术,将轴承钢的拉-拉疲劳强度、拉-压疲劳强度提升至新水平。
该研究分析了GCr15轴承钢中TiN和Al2O3两类夹杂物的疲劳开裂行为和疲劳寿命,揭示了两类夹杂物类型对疲劳寿命影响的本质在于它们的应力集中效应不同。定量模拟分析发现,在相同尺寸条件下,Al2O3夹杂物的疲劳寿命损伤系数较TiN高约30%。这为高强钢冶炼过程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精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针对高强度状态下夹杂物开裂导致疲劳强度下降难题,该研究提出了疲劳开裂临界夹杂物尺寸判据,建立了高强钢疲劳开裂时抗拉强度、断裂韧性与夹杂物尺寸之间定量关系,实现了在给定夹杂物参数条件下高强钢强韧性能协同优化抗疲劳的目标,为高强钢疲劳强度优化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新的理论判据。
进一步,该研究对GCr15轴承钢进行稀土添加改性,降低了夹杂物尺寸,提升了夹杂物在疲劳载荷下的变形能力,形成了可剪切变形的夹杂物-基体界面,从而降低了夹杂物引起的应力集中程度。在夹杂物控制基础上,研究结合疲劳强度优化判据,将其热处理调至最优状态,获得了拉-拉疲劳强度1600MPa,拉-压疲劳强度1103MPa的抗疲劳高强钢,分别比现有拉-拉疲劳强度和拉-压疲劳强度世界纪录提高4%和10%。
该研究建立了夹杂物控制-强韧性能匹配-缺陷界面优化的系统性抗疲劳理论框架,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端轴承材料研发提供了新技术路线。
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材料学报》(Acta Materialia)和《材料科学与技术杂志》(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5 - 07 - 02
    点击次数: 9
    来源:X-MOL在网格化学合成领域,高连接框架材料的精准构筑一直是研究者面临的重要挑战。拓扑网络理论作为指导材料设计的关键工具,为高连接框架材料的定向合成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在以往的研究中,相关研究人员主要利用高连接的锆簇(Zr6)和稀土簇(RE9),或者是高连接的金属有机多面体(MOP)去构建了一系列的高连接金属有机框架,包含了(4,12)-连接的shp和ftw网络、(6,12)-连接的alb网...
  • 2025 - 07 - 02
    点击次数: 10
    来源:X-MOL源自荧光团和 Ln3+ 的光致发光,构建了荧光团在镧系金属有机框架 (Ln-MOF) 中的封装,有助于 Ln-MOF 具有迷人的比例发光传感性能。本文为 3D Eu (III) MOF {[(CH3)2NH2]2[Eu2(TPTC)2·(合成了 H2O)2]·2DMF·8H2O}n(Eu-MOF,H4TPTC = 三苯基-3,3“,5,5”-四羧酸)及...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