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东北大学刘绍宏研究员:“双管齐下”,破解激光照明高温难题的“材料密码”—让激光器件“冷静”发光的秘密武器

日期: 2025-04-03
浏览次数: 129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

文章DOI:10.26599/JAC.2025.9221061

Research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89719332_Lowering_operating_temperatures_in_high-power_laser-excited_LuAGCe_films_through_improving_crystallinity_and_increasing_Ce_3_content

1. 引子:激光照明为何“热”情难挡?

想象一下,未来的汽车大灯能在黑夜中点亮数百米的前路,投影仪能在白天投射出清晰绚丽的画面——这一切都离不开激光照明技术的高亮度与长寿命。然而,高功率激光的“热情”却带来了一个棘手问题:荧光材料在强光下温度飙升,发光效率下降,甚至“罢工”。热管理成了拦路虎,怎么办?

我们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上发表的最新研究给出了答案:通过“双管齐下”优化LuAG:Ce荧光薄膜,我们不仅让它在高功率激光下“冷静”了近100 °C,还大幅提升了发光性能。这项突破或许将成为激光照明迈向实用化的关键一步,点亮汽车照明、高端显示等领域的未来!

2. 背景:热与光的“拉锯战”

激光照明被誉为下一代照明技术“扛把子”,亮度高、寿命长,远超传统LED。然而,高功率激光激发下,荧光材料容易“热过头”,导致发光效率下滑、颜色失真,甚至材料烧毁。过去,学者们尝试加装散热装置或调整材料配方,虽然能降温,却往往牺牲了发光亮度,像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我们决定另辟蹊径:能不能让材料本身既“冷静”又“闪耀”?答案藏在LuAG:Ce薄膜的微观世界里。通过同步调控它的结晶度和Ce3+含量,我们找到了一条热管理和发光性能双赢的路,彻底打破传统技术的瓶颈。这不仅是一场材料的革新,更是为高功率激光照明量身定制的“降温秘方”。

3. 亮点:降温+增效,一箭双雕

这项研究的“硬核”成果可以用几个数字和事实概括:

(1)结晶度提升,温度骤降:把薄膜结晶度从75.5%提高到87.4%,在18 W/mm2激光激发下工作温度降低了惊人的95.6 °C。

(2)Ce3+加码,再降20 °C:采用CO气氛退火,将Ce3+含量从35.9%提升到46.1%,不仅温度再降20 °C,发光效率还飙升73.2%。

(3)稳定如磐石:在13 W/mm2激光轰击下,薄膜温度30秒内稳定在140 °C,光通量1800秒后仍保持87.1%的初始值,热稳定性和发光持久性堪称一流。

简单来说,我们让LuAG:Ce薄膜在高功率激光激发下既能“冷静思考”,又能“光芒四射”,为激光照明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灵感。

4. 怎么做到的?解锁“材料魔法”

(1)喷雾热解,精雕细琢:我们用喷雾热解法在蓝宝石基底上打造出22.17 μm厚的LuAG:Ce薄膜。这方法无需复杂设备,就能精确控制厚度、实现大面积沉积,堪称“量产友好型”。

(2)结晶度“升级”:通过1100-1500 °C的空气退火,薄膜从无序的“非晶态”变为高结晶度的LuAG结构。结晶度越高,热量散得越快,发光也更强。

(3)CO退火“点睛”:在1500 °C下用CO气氛退火,成功抑制Ce3+氧化,把更多Ce4+“变”成发光主力Ce3+。结果蓝光吸收率和转换效率双双提升,热量减少,发光更亮。

这些“魔法”让薄膜在高功率激光激发下如鱼得水,不仅温度低到“冷酷”,还亮得“耀眼”。

意义:照亮未来的“火种”

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激光照明的高温难题,还为材料设计提供了新思路。LuAG:Ce薄膜的低工作温度、高发光效率和超强稳定性,让它在汽车大灯、激光投影、医疗照明等领域大有可为。未来,我们期待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点亮更多生活场景。

7. 结语:让光更亮,让热退散

从实验室到现实,激光照明的每一步都在挑战极限。我们用结晶度和Ce3+含量这两把“钥匙”,解锁了LuAG:Ce薄膜的热光潜能。想了解更多细节?欢迎查阅《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原文(DOI: 10.26599/JAC.2025.9221061),一起见证这场“冷静发光”的材料革命!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5 - 07 - 01
    点击次数: 6
    来源:X-MOL本研究采用Mo/Al2O3催化剂系统阐明了H2SMR过程中CH4与H2S的协同转化路径。在1173 K反应温度、0.5 h反应时间条件下,CH4和H2S转化率分别达到63.7%和59.2%,对应的H2和CS2生成速率分别为688.8 μmol·g-1·min-1和444.3 μmol·g-1·min-1。值得注意的是,与纯甲烷裂解反应(CH4...
  • 2025 - 07 - 01
    点击次数: 6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不断提升,其热端工作温度持续攀升,对温度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较于传统的铂电阻和热电偶,低成本、小体积及快响应的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器被视为下一代先进高温温度传感器的理想选择。然而,极端高温工况对其测温核心热敏陶瓷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与高温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科研人员针对稀土钽...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