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稀土网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2024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地质找矿重大成果”项目,包钢(集团)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共同完成的《白云鄂博碳酸岩型铁-稀土-铌矿床勘查理论技术创新与找矿突破》获评2024年度地质找矿重大成果,实现了白云鄂博勘查史上重要的找矿突破,为保障国家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了解,为保障国家稀土、铁、萤石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创新白云鄂博矿床成矿理论,实现深部找矿突破,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2019年,包钢(集团)公司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立了白云鄂博科学研究基地。基地成立以来,研究团队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多学科协同攻关和多渠道资金联合资助,在成矿理论、找矿突破、资源评价、科学发现、科研成果创新、开辟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包钢(集团)公司地采选专业首席技术专家、《白云鄂博碳酸岩型铁-稀土-铌矿床勘查理论技术创新与找矿突破》项目牵头人赵永岗表示,研究团队历时5年联合攻关,构建起成矿理论、勘查技术和找矿评价“三位一体”的创新链条,修正了1950年以来对白云鄂博矿沿用至今的“沉积变质型”勘查模型和传统认识,提出其属于“与碳酸岩浆作用有关的岩浆型+高温热液交代型(反矽卡岩型)”矿床新认识,并据此构建了新的矿床勘查模型。为解决重力地形改正中密度不均一问题,研究团队创新开发了人文干扰源三维重构技术,通过重、磁反演刻画深部矿体三维结构,圈定了3处铁矿找矿靶区,其中2号靶区经钻探验证,发现其深部隐伏铁稀土矿体。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完成4万余米钻探工程,证实白云鄂博矿新增深部铁矿石资源量大幅增加,稀土氧化物、铌氧化物大幅增加,同时伴生丰富的萤石资源,显著延长露天矿山开采服务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