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X-MOL
本研究通过非水电解萃取、夹杂物形貌分析和热力学计算三种互补方法,系统研究了淬火和热锻钢样品中的固溶稀土(RE)含量。稀土包裹体(RE 包裹体)采用改进的非水电解法提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三维形貌表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定量测量固溶相和夹杂物相中的稀土含量(RE 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钢样品具有优异的一致性。基于 ASPEX 颗粒统计数据的数学模型,通过从钢中总稀土(T.RE.)含量中减去夹杂物中固定的稀土含量(RE)来计算[RE] 含量,该模型在含有球形或椭圆形颗粒的钢材中表现出最佳性能(纵横比≤1.5),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上述结果与使用 FactSage 软件的预测结果进行系统比较,发现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归因于热力学模型的局限性、凝固和冷却过程中稀土夹杂物的析出以及测量的不确定性。此外,还讨论了总稀土(T.RE.)、总氧(T.O.)、总硫(T.S.)、酸溶性铝([Al]s)和温度对钢中[RE]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