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构所稀土配位超分子体系上转换圆偏振发光取得新进展
日期:
2025-01-14
浏览次数:
184
近年来,圆偏振发光与上转换发光的融合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这种独特的上转换圆偏振发光现象,可以将未极化的低能光子转化为具有圆偏振特性的高能光子的反斯托克斯光学,为光学材料、生物医学成像以及量子信息处理等诸多前沿领域注入了无限可能。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在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双光子吸收以及上转换纳米粒子等体系得以实现。相较之下,稀土配合物的分子上转换因其可控合成、精确的结构以及良好的溶解度而同样备受瞩目。然而,由于上转换发光效率低以及稀土中心的立体化学难以精确控制,镧系超分子体系上转换圆偏振发光目前仍未见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孙庆福研究员团队首次在稀土超分子体系实现了上转换圆偏振发光。利用C2对称性的手性配体LR/S与Ln3+离子立体选择性自组装,成功构建了具有ΔΔΔΔ或ΛΛΛΛ金属立体中心的四面体笼Ln4(LR/S)6。研究发现,超分子自组装过程有效限制了分子内配体的取向、距离和振动,使得四面体笼的磷光源自分子内配体-配体之间的耦合所形成的多聚态的集体贡献。巧妙的是,配体多聚体的三线态能级不仅与典型的Ln3+离子(如Eu3+、Sm3+)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而且与两个Yb3+离子在上转换发光中所能达到的准虚拟能级精准匹配。因此,在980 nm激发下,异金属(Yb/Eu)4(LR/S)6和(Yb/Sm)4(LR/S)6配合物在室温溶液中通过多聚体三线态介导的协同敏化上转换途径分别实现了Eu3+的红光和Sm3+橙光发射。三线态介导上转换发光具有能级匹配、激发态寿命长、上转换量子产率高等优势,进而首次在稀土超分子(Yb/Eu)4(LR/S)6体系实现了Eu3+的上转换圆偏振发光(glum = 10-2)。本研究为上转换圆偏振发光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手性稀土功能材料的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相关研究成果以Communication形式发表在CCS Chemistry,文章第一作者是段小芳博士后,通讯作者是郭小青副研究员和孙庆福研究员。本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经费支持。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4.202405005
Hot News
/
相关推荐
2025
-
07
-
08
点击次数:
85
2025年7月7日下午,上海市催化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会会议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会议室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催化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长杨为民,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催化新材料产业联盟轮值执行理事长黄正到会并致辞。上海市经信委新材料处二级主任科员赵鹏振到会指导,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约20名联盟核心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华...
2025
-
07
-
08
点击次数:
141
2025年7月7日下午,上海市催化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会会议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会议室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催化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长杨为民,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催化新材料产业联盟轮值执行理事长黄正到会并致辞。上海市经信委新材料处二级主任科员赵鹏振到会指导,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约20名联盟核心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华...
2025
-
07
-
08
点击次数:
61
来源:X-MOL白钨型镧系钠双钨酸盐 NaRE(WO4)2 (RE = Sm3+, Ho3+ 和 Pr3+) 采用固相反应法、水热法和乙二醇溶剂热法三种不同的合成方法合成。通过 X 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UV-DRS 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 XRD 建立了 I41/a 空间群中具有白钨矿样晶体结构的相纯样品制备。在三种合成方法中,溶剂热样品的 XRD 峰较宽,导致...
2025
-
07
-
08
点击次数:
51
来源:X-MOL开发具有多模式发射的先进防伪材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本研究中,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系列镧系元素双金属有机框架 Gd1-xTbx-BPTA (x = 0.001–0.03)。这些材料可以通过调整镧系金属的比例来实现颜色可调性。值得注意的是,Gd1-xTbx-BPTA (x = 0.001, 0.002) 表现出波长依赖性发光,在 254 nm 紫外照射下发出亮绿色发射,在 365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