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集成光子学正在多个领域取得进展

日期: 2023-01-19
浏览次数: 35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在过去的十年中,大学和企业在集成光子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研究努力,并取得了切实的进展。目标是开发将系统和组件从“电子加光学”转变为两种技术的无缝融合更好的构建块,这两种技术有很多共同点,并表现出物理定律所定义的重大差异。

几个例子显示了进展的范围。在一个用例研究中,著名的瑞士洛桑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通过将稀土离子引入集成光子电路,构建了一个小型波导放大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被用来为光纤中的光子提供功率增益(图1),以提高光信号功率,这在长距离通信电缆和光纤激光器中至关重要;请记住,光功率是通过增加给定波长下的光子数量来提高的,而不是光子本身的“幅度”。幅度是一个固定量,为波长的函数。使用铒离子是因为它们可以放大1.55毫米波长范围内的光,而硅基光纤传输损耗在该范围内最低。


集成光子学正在多个领域取得进展

在简单的掺铒光纤放大器示意图中,两个激光二极管(LD)为掺铒光纤提供泵浦功率。泵浦光通过二色光纤耦合器注入,而光隔离器降低了器件对反射光的灵敏度。

有人尝试使用掺铒光波导代替独特的光纤,但功率输出太低,生产问题很难解决。现在,EPFL团队已经构建并测试了一个基于集成电路的铒放大器,该放大器提供145毫瓦的输出功率和超过30分贝的小信号增益,这与商用光纤放大器(基于光子集成电路的掺铒放大器)相当,如图2所示。

集成光子学正在多个领域取得进展

图2所示为EPFL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小型波导放大器。设计中,研究人员成功地将稀土离子注入到集成光子电路中。

该器件基于离子注入,采用超低损耗氮化硅(Si3N4)光子集成电路,波导结构尺寸为毫米级,长约50厘米。通过将电光元件集成到一个公共基板上,进一步减小了分立元件的尺寸和数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将分立晶体管和无源元件集成到IC中的方式有些类似。

英特尔的激光阵列

多波长集成光学领域也取得了进展。英特尔实验室展示了一种完全集成在晶片上的八波长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阵列,该阵列采用该公司的300毫米硅光子学制造工艺。其输出功率均匀性为±0.25dB,波长间隔均匀性为±6.5%,优于行业规范的要求。

这种使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的共封装光学器件,提供了大幅提高带宽的潜力,同时显著减小了光子芯片的物理尺寸。然而,迄今为止,生产具有均匀波长间隔和功率的DWDM光源一直非常困难(见图3)。

集成光子学正在多个领域取得进展

图3所示为八波长激光器阵列,包括八个微环调制器和一个光波导,各微环以均匀的间距调谐到不同的光波长上,且每个微环都可以单独调制。

英特尔的器件结构确保光源的波长相隔一致,同时保持均匀的输出功率,从而满足光计算互连和DWDM通信的要求。英特尔在III-V芯片邦定工艺之前,使用先进的光刻技术来实现硅波导光栅,这与在3英寸或4英寸III-V芯片制造厂中生产的传统半导体激光器相比,可以产生更好的波长均匀性。

此外,由于激光器的紧密集成,当环境温度变化时,阵列能保持其通道间距一致;这始终是光学器件中的一个主要指标,因为温度引起的漂移会破坏基本一致性。

光学芯片

与这些迈向商用的潜在重要节点在实验室取得进展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其他集成光子技术的进展。支持英特尔的Ayar实验室正在提供单片封装光学I/O(OIO)芯片。这些集成硅光子器件基于CMOS工艺制造,采用多芯片封装(MCP)技术。从而消除了电气I/O瓶颈,在对更多更快性能的不懈追求中,提高了功率效率、实现了低延迟和高带宽密度,如图4所示。

集成光子学正在多个领域取得进展

上述解决方案将TeraPHY(封装内光学I/O芯片)与SuperNova(多波长光源)相结合,将硅光子学与标准CMOS制造工艺相结合,与电子I/O相比,仅需1/10的功率即可将带宽密度提升高达1000倍(参见图5)。

集成光子学正在多个领域取得进展

图5所示的高级组件中,TeraPHY OIO小芯片(每个小芯片包含多达8个256Gbps光端口)采用倒装芯片连接,使多光端口的封装集成和自动化组装得到简化。

我想知道:在集成光子学的多个方面所获得的进步是否已经足以达到一个“拐点”,在其后的几年里,该技术将迅速过渡到基于这些器件的大面积设计?或者,这会是一个缓慢、稳定、渐进的过程,这些器件及其架构的采用也会以相对缓慢的步调逐步实施?或者,与大规模生产相关的挑战性障碍和问题会阻碍该技术的发展吗?

五到十年后,让我们再回头看看到底产生了什么结果。将今天的预测、推断和预期与届时的现实相比较,这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5 - 11 - 12
    点击次数: 24
    来源:X-MOL硅氮杂环化合物被应用于偶联试剂、表面功能化试剂、分子显像剂以及新药开发等多个领域。如何选择性构建Si-C键和Si-N键的是合成环状氮硅烷的关键,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到目前为止,催化合成该类杂环的方法非常少见。近年来,南开大学崔春明(点击查看介绍)/李建峰(点击查看介绍)团队利用烯基-二胺稀土催化体系发展了系列高效的选择性硅氢化反应 (J. Am. Chem. Soc. 2021, 1...
  • 2025 - 11 - 12
    点击次数: 25
    来源:X-MOL在 0.9 wt%的 NaCl 溶液中系统研究了不同铈(Ce)添加量的 CrFeCoNi 高熵合金(HEAs)的腐蚀行为。利用 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EDS)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合金的微观结构、组成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莫特-肖特基测试来评估腐蚀行为。XRD 分析证实,母体...
  • 2025 - 11 - 10
    点击次数: 46
    来源:中国稀土网干勇、蒋成保、郑泉水、叶国安、李殿中、刘小钢等院士专家;中国稀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雷云,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志辉;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李波等出席活动。干勇在致辞中指出,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稀土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未来需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技术攻关,坚持绿色化智能化,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开拓合作新空间,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更多新成...
  • 2025 - 11 - 07
    点击次数: 94
    来源:中国新闻网近日,北方招宝首批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试生产圆满完成。该项工作的完成标志着公司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转化的重大突破,为后续投产和市场拓展奠定基础。自项目启动以来,北方招宝建设团队围绕“高标准、高效率”目标,克服基建施工、设备安装等多重挑战,有序推进生产线布局、核心设备初步调试以及厂房内部公辅改造等工作,深度融合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坚持效能优化,为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试生产提供保障。技术...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