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多光学形态长寿命磷光光子晶体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24-09-09
浏览次数:
95
将光致发光(PL)尤其是长寿命室温磷光(RTP)现象集成到周期性亚微米结构中以构建多光学形态光子晶体(PC)是目前光学功能材料及相关器件重要发展趋势,但这种集成极具挑战性。这一方面是由于RTP的实现需要刚性基质以稳定三重态激子并抑制非辐射跃迁,但这些基质往往不具备周期性结构,不能对光产生选择性反射。另一方面,由于光子晶体材料和RTP材料制备方法差异很大且与光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没有关联性,使得发光单元与光子晶体阵列之间的兼容性和可组合性显著降低。针对这一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通用性策略来制备具有三重光学形态的光子晶体(三态PCs)。通过高温煅烧内部封装有荧光碳点(CDs)的SiO2纳米颗粒,形成具有规则形貌的单分散磷光SiO2纳米球(RTP-CDs@SiO2)并自组装成三态PCs。该PCs的三种光学模式在不同光源环境刺激下可以无缝切换,即在日光下具有虹彩结构色、紫外光照射时发出明亮的PL以及关闭紫外光后产生时间依赖的RTP。研究表明,高温煅烧产生磷光的内在物理机制是由于强C-Si共价键网络的形成进而稳定了激发三重态。进一步发现,磷光不依赖于所包裹CDs的表面缺陷类型或杂原子掺杂,因此证明所提出的制备方法具有通用性。此外,研究人员在该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热响应三态光子凝胶。通过简单调整凝胶的环境温度(8oC-43oC),可以巧妙地将物理发光(结构颜色和透光率)与化学发光(PL和RTP)相联立,并且这些光信号在不同光传播模式下表现出互补偿特性。最后,研究人员展示了三态光子凝胶在可回收智能窗和多维信息加密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表明该材料在未来新型光学器件设计方面的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工作为物理色(结构色)和化学色(PL和RTP)的有机整合和系统集成开辟了新的途径,其丰富的光学性质有助于相关材料及光学器件的设计、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为唯一通讯单位,文章第一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王昌兴,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卢学刚教授、杨森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08632
Hot News
/
相关推荐
2025
-
06
-
30
点击次数:
13
讲好稀土故事,传递上海声音!《上海稀土》电子期刊2025年第1期正式上线,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还等什么,快来阅读吧!↓↓↓↓↓↓阅读原文
2025
-
06
-
30
点击次数:
14
讲好稀土故事,传递上海声音!《上海稀土》电子期刊2025年第1期正式上线,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还等什么,快来阅读吧!↓↓↓↓↓↓阅读原文
2025
-
06
-
30
点击次数:
13
来源:X-MOL吡啶作为最重要的氮杂芳环化合物之一,在医药、农药、材料科学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因此,发展带有特定官能团的吡啶化合物的选择性合成方法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热点。吡啶与烯烃的直接烷基化反应是构建烷基化吡啶的高效策略,可避免传统多步合成的局限性。目前该反应研究主要集中于端烯(如苯乙烯、丙烯酸酯等),而对内烯的研究相对较少。最近,上海有机所的施世良课题组通过Ni-Al协同催化体系并...
2025
-
06
-
30
点击次数:
12
来源:X-MOL监测水系统中的农药残留和镧系金属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完整性至关重要。在此,我们通过界面工程精确设计了一种基于 Mn-粘土的复合纳米酶,并首次使用原位 ATR-FTIR 光谱和质谱评估了草甘膦 (Glyp) 的界面构型对漆酶样活性的影响。DFT 计算表明,膦酸盐基团与 Mn - Mn 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多种配置的内球络合物,这些复合物具有定制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能力。Ce3 + 作为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