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高亮度柔性铜碘簇闪烁体薄膜,实现动态X射线成像及三维重构新突破

日期: 2025-08-20
浏览次数: 34

来源:X-MOL

X射线成像在医学诊断、工业无损检测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动态X射线成像与三维重建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对复杂结构的实时可视化与空间分辨分析,显著提升检测效率与精度。然而,同时兼具高X射线激发发光(XEL)亮度、优异的发光稳定性、高均匀性与出色柔性共形贴附性能的闪烁体薄膜依然极为稀缺,成为实现高质量动态X射线成像(尤其针对非平面目标)亟待突破的瓶颈。为此,南京邮电大学赵强教授与刘湘梅教授团队通过配体调控协同聚合物微胶束限域策略,成功研制出高亮度、低光散射及可溶液打印的铜碘簇柔性闪烁体膜,并实现了柔性高分辨动态X射线成像及三维重构的重大突破。

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高量子效率(92.4%)的Cu4I4簇基微晶闪烁体。通过引入刚性配体有效抑制非辐射跃迁,并利用PVP微胶束限域微晶生长,显著提升了结晶质量与稳定性。所得微晶材料结构中高Z元素组成也增强了X射线吸收效率,在X射线激发下的稳态发光光产额相当于传统无机闪烁体BGO的4倍,兼具高热稳定性、抗潮解性能及快速响应特性(~9 μs),克服了钙钛矿类材料易降解、稀土配合物响应缓慢等关键问题,为高性能柔性闪烁体的构建提供了新路径。

基于这一高性能微晶材料,该团队进一步发展出适用于柔性薄膜制备的微电子打印刮涂法,实现闪烁体膜的低光散射、高亮度与柔韧性的协同优化。以聚乙烯醇(PVA)或PDMS为基底,精准调控墨水浓度与闪烁体负载,实现了高亮度、高均匀性、低散射以及高弯折稳定性。所制薄膜在对U盘内部线路、耳机、400目铜网、小鱼干等复杂结构样品的X射线成像中表现优异,图像清晰锐利,空间分辨率超过20 lp mm-1,远超传统刚性闪烁体的成像能力。

得益于其高亮度与短寿命特性,研究团队成功在黑色PET基板和弯曲金属徽标上开展了概念验证实验,实现了对曲面物体的高保真动态X射线成像。此外,该团队还进一步实现了对日光灯启动器内部结构的高分辨三维重构成像,清晰区分了玻璃、电容器、金属片等部件的空间位置及材质差异,展示出优异的密度分辨能力,有效突破二维成像的结构信息局限。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5 - 09 - 02
    点击次数: 5
    打算观看阅兵的各位请注意,我们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爱国教育机会。这次阅兵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更是对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一次重要提升。在这70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将见证历史的辉煌,感受国家的力量,这70分钟将会成为影响我们一生的宝贵时光。这场阅兵,我们至少要阐明三个重要的看点。首先,要看的是极致。给大家展示的,是军人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的精湛技艺,这背后是无数次的重复训练和不...
  • 2025 - 09 - 02
    点击次数: 3
    来源:包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近日,包头稀土研究院新建5000吨稀土功能助剂中试生产线正式建成,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8月底正式投入运行。稀土功能助剂中试生产线现场,高度自动化系统如同无形的指挥棒,精准调度着从原料精量投放到最终产品分装的全过程。中央控制室内,操作人员通过高清屏幕,实时追踪全产线的运行状况。这条全自动化智能稀土功能助剂中试生产线,可生产稀土热稳定剂、稀土阻燃剂和聚乳酸改性高分子专用料及...
  • 2025 - 09 - 02
    点击次数: 3
    来源: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受限于铈(III)较高的真空能级(6.35 eV),目前报道的铈(III)基材料的发光大多位于紫外至黄光区,进一步调节至橙光与红光的报道较少。即便对于研究较为成熟的无机固体材料,峰值发射也未突破700 nm。考虑到Ce元素较高的地壳丰度与深红光发射在光探测、转光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开发一类具有深红光发射的铈(III)配合物有望在丰富基础研究的同时,为功...
  • 2025 - 09 - 01
    点击次数: 21
    来源:X-MOL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陈莲,洪茂椿院士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超稳定的异双金属MOF,并实现了本征MOF创纪录的光催化制氢速率,更进一步研究了其均匀尺寸下的独特晶面依赖性光催化行为。该异双金属MOF的设计合成充分利用软硬酸碱理论,其中Cu+与N配位作为活性中心,而Zr4+/Hf4+与O配位形成高核簇作为稳定中心。空间分离可以避免Cu+的流失与团聚,并克服Cu+易于氧化的缺陷...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