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构所在稀土纳米材料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精准诊疗中取得新进展
日期:
2022-12-12
浏览次数: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号称“不死的癌症”,是一种慢性、持续进展性自身免疫炎症疾病。如果症状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2年的致残率可高达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RA高灵敏度诊疗探针的开发和应用,有助于精准监测RA的病情发展,并实现RA的高效治疗,是目前RA诊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近红外纳米荧光成像探针在RA诊疗领域显示出巨大应用潜力。相比于传统的荧光纳米诊疗探针,稀土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材料是一种在外部光源停止激发后,仍具备持久发射近红外光能力的一类材料。这类材料在成像过程中不需要外部光源,能够实现激发和成像相分离,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稀土长余辉纳米材料所具有的这种高灵敏成像特性使其在成像引导的RA精准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鉴于此,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张云团队利用长余辉成像无背景荧光干扰的特性,实现了高灵敏成像引导的RA精准治疗和对愈后疗效的评估。研究团队通过模板法合成了Cr3+和Y3+共掺杂的稀土长余辉纳米材料Zn1.3Ga1.4Sn0.3O4:Cr3+Y3+,将临床药物甲氨蝶呤(MTX)和近红外光响应分子吲哚菁绿(ICG)包载于纳米材料中,同时赋予该材料靶向释药能力,将其成功构建为一种具有NIR/pH双响应响应释药机制的靶向纳米诊疗探针。在佐剂诱导的RA小鼠模型中,该诊疗探针能够有效靶向到RA病变部位,并对其进行高灵敏度成像,同时基于这种高特异性、高灵敏度余辉成像模式指导的精准治疗,实现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高效治疗。综上所述,该工作提供了一种高效且非侵入性的RA诊疗策略,对有效监测和控制RA的发展进程和优化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成果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Adv.Sci.2022,DOI:10.1002/advs.202205320),第一作者是物构所博士生王若平,通讯作者是史俊朋副研究员和张云研究员。
Hot News
/
相关推荐
2025
-
07
-
05
点击次数:
33
2025年7月4日上午,上海稀土聚氨酯硅酸盐协会联合党支部第一届第二十九次党员大会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教育会议,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室召开。会议主题为“强化学习、提高站位、用心用情做好服务”。联合支部书记吴建思同志主持会议,任倍、周襄瑶、杨利峰、崔中倪等与会党员同志出席,大家齐聚一堂、团结奋斗,共商支部事宜。会议全面传达了市工经联党委在庆祝建党104周年大会上传达的各项精神与要求,探讨行业未来...
2025
-
07
-
05
点击次数:
31
2025年7月4日上午,上海稀土聚氨酯硅酸盐协会联合党支部第一届第二十九次党员大会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教育会议,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室召开。会议主题为“强化学习、提高站位、用心用情做好服务”。联合支部书记吴建思同志主持会议,任倍、周襄瑶、杨利峰、崔中倪等与会党员同志出席,大家齐聚一堂、团结奋斗,共商支部事宜。会议全面传达了市工经联党委在庆祝建党104周年大会上传达的各项精神与要求,探讨行业未来...
2025
-
07
-
04
点击次数:
63
来源:X-MOL通过界面重构方法制备具有特殊榫卯结构的Cu/Zn(Ga)Ox催化剂,其结构特征为Cu纳米粒子嵌入到亚稳态Zn(Ga)Ox基底中,形成稳定的Zn-O-Cu+-Ov-Gaδ+界面位点。Cu/Zn(Ga)Ox催化剂在MSR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225 °C下实现了99.3%的甲醇转化率以及124.6 μmol s-1 gcat-1的氢气生成速率,且在400小时内显示出极...
2025
-
07
-
04
点击次数:
71
来源:X-MOL合金化是提高 Nd2Fe14B 磁性能的有效策略。然而,优先替代的潜在机制仍未得到充分了解。在本研究中,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来研究稀土和过渡金属掺杂剂对 Nd2Fe14B 稳定性和磁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 Nd-site 掺杂,Dy、Sm、Pr 和 La 等稀土元素可以增强 Nd2Fe14B 的相稳定性,其位点偏好主要受稀土元素的体积效应控制。对于 Fe 位点掺杂,N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