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会员 Teacher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上海大学

日期: 2019-01-21
浏览次数: 10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校长为于右任,教务长为瞿秋白。这是一所被誉为“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革命学校,1927年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

  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上海大学(简称原上海大学)。

  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上海大学的广大师生立志继承与发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于1983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设有26个学院、1个学部(筹)和2个校管系;设有82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15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8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牵头建设1个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10个上海市Ⅰ类高原学科、6个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 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拥有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简称“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批准备案建设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2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拥有国家试点学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学校建立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大学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8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60%。学校现有研究生16954人,全日制本科生20448人,专科生37人,预科生55人,成人教育学生19372人。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化程度、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数学科领域中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022人,其中教授680人、副教授1087人,博士生导师40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00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4人; “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讲座教授3人;长江学者青年项目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9人。2016年,我校党委书记、校长金东寒当选为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2017年,我校李友梅教授当选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分别位于全国高校47、40、33位。学校新组建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9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6项,获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141项,其中一等奖共计26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共计11项,其中一等奖共计1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共计18项。2017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47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6项(不含重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0项。上海大学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目前,学校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186所大学或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4361人,其中学历生2353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学校建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并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地区研究院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宝山区人民政府等单位开展了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在内的全面合作。

  上海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一体”、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图书馆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405万余册;订购纸质报刊1828种;订购电子文献数据库73种,含电子刊6.4万种,电子书515万种。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推进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加快“最多跑一次”单一窗口系统建设,逐步构建学校共享学科智能计算服务平台,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高效管理、师生服务提供了较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学校还建成了一批先进的教学实验中心和多媒体教室。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994年以来,上海大学已11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11月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此外,学校于2007年荣获“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2011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廉政文化示范点”。

  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跻身前列。“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的校风在师生中不断弘扬光大。

  展望未来,上海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深入学习和实践钱伟长教育思想,瞄准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不断优化富有上海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建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努力铸就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高效平台,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快乐成长,聚焦一流本科教育,通过不断完善全人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实现大学的核心价值。上海大学将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以上数据截至2018年10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布时间: 2018 - 08 - 18
上海和利稀土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投资多元化的国际化公司,产业包括稀土、金融、农业、健康等领域。在稀土领域,公司已经完善全球化稀土产业链的布局。公司在海外投资多个稀土矿产资源和稀土金属厂,公司在中国投资原矿稀土冶炼分离厂、废料回收稀土冶炼厂和下游应用的三基色荧光粉工厂,正在建立和布局高科技陶瓷材料、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用磁钕铁硼产业。  公司从2005年开始投资海外的稀土矿产资源。于2007年成立稀土金属厂(越南和有信新材料投资有限公司),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稀土金属加工厂,工厂生产规模为5200吨/年,达产后生产规模将超过7000吨/年。  公司在稀土选矿、冶炼分离、电解金属及稀土荧光材料开发领域具有较先进技术优势,联手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基地,多项技术获得国家表彰,并申请多项专利技术。  公司是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理事级单位及上海稀土行业协会副会长级单位,多次接待国家相关部委及省市领导实地考查调研;2010年9月,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参观了龙南县和利稀土冶炼有限公司和江西和泰新光源材料有限公司,调研稀土行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状况。  公司的合作伙伴遍布全球,绝大多数伙伴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如中铝公司、中国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中国南方稀土、日本上市公司等等。  公司已经投资多个基金和稀土产品交易所,并在综合农业及健康养生领域也有相应的产业拓展。公司在中国及海外基金的投资,拓展了公司在金融领域业务;在全球稀土最具影响力的交易所的投资,将提升公司在稀土领域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公司在种植、养殖农业园林领域进行投资,且正在打造养生、养老等健康产品。  公司秉承“和信为本、创新为上、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致力实现企业发展、伙伴共赢的经营理念;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将继续依托科技创新,发挥贸易优势,做大做强,努力打造出一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质高效的稀土...
发布时间: 2018 - 09 - 26
上海纳杰电气成套有限公司是于2002年6月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现有职工24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的科技管理人员90多人,专业从事科研开发人员50多人,公司现有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拥有从美国、德国、日本引进的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七大件和全套生产设备,同时还拥有国内第一套开关柜装配自动生产流水线,实现了专业化、自动化、连续化的精益生产管理。公司专业生产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是上海市电力公司的设备入网单位,并且是上海电力行业协会和电器行业协会的成员单位。 近年来,公司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先后开发新品十几项,并申报19项国家专利。公司建立了严格完善的管理体系,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3”低压产品认证,并有十一只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2005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有多个产品被上海市电器行业协会评为名优产品,公司主导产品——E-1智能配电柜,被评为国家级和上海市重点新产品,并在2006年首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荣获铜奖。同时公司被市科委评为2005年度上海市民营科技企业100强。2007年纳杰产品获得上海名牌产品和上海市自主创新品牌称号,2008年荣获上海市著名商标称号,2009年获得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09年获得上海市科技小巨人称号。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坚持学习、创新、超越的公司理念,不断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公司结合市场需求,逐步形成高新化、智能化、小型化、成套化的产品特色,为2010年世博会提供一个优良的供电环境和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而作出我们的贡献,努力实现公司的宗旨:诚信在纳杰,满意给客户。
发布时间: 2019 - 01 - 30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1997年由材料科学系和材料工程系合并而成,所属的金属热处理专业在1952年就已设立。学院拥有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内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连续多年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并国内首批设立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2016年QS世界排名中名列国际第31名,国内第2位。  近年来,学院在研究和应用领域勇于开拓创新,面向学科世界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发展思路,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术队伍,组成了十三个各有特色的教学和研究团队。    材料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总数保持300人规模,专任教师及研究人员中85%以上具有海外学历或进修经历,正高级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院士、讲席教授、特聘教授占正高教师的比例近三分之一。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还有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名、长江特聘学者6名、长江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5名、上海市领军人才4名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舞台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术人才。   学院在校生约为1500人,其中,本科生约560人,硕士研究生约470人,博士研究生约360人,工程硕士约150人。学院目前占地面积为45500多平方米,拥有9栋综合性办公及试验楼组成的材料楼群,建筑面积达到40000多平方米。    学院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五年,累计到款科研经费10.2亿元,累计发表SCI论文1618篇,发表论文数全球排名第10名,论文被引次数全球排名第27名。学院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97项,其中授权454项,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4项,国家国际合作将1项,省部级科技奖25项。材料学科连续多年入围ESI世界前千分之一学科。学院学术研究成果在《...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4
上海大地熊永磁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门从事产品销售,公司技术创新重点面向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稀土永磁行业发展制高点,围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稀土永磁材料表面绿色高效防护、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等开展研究工作,突破了一系列稀土永磁行业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拥有1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多项,发表了多篇论文。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