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X-MOL镧系配位化合物(LnCC)作为优良的发光团,对配位环境的结构细节表现出超灵敏的响应,为化学和生物医学检测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由于水中分子振动的泛音会导致发光猝灭,基于 LnCC 的传感器通常用于非均相系统,其中化合物以固体纳米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溶剂中。然而,这会降低传感器的稳定性,影响灵敏度和选择性,并使机械分析复杂化。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开发了使用 LnCC 的均匀发光检测技术,并研究了潜在的化学机制。通过多方面超声处理,将 Eu-DPA 配位化合物合成为具有良好水溶性(140.3 mg/g)和优异发光(92.49%量子效率和 1 g/L 浓度下寿命 2 ms)的均相检测器。由于其均匀性,该传感器在检测水、血浆和尿液中的类癌标志物 5-羟基吲哚乙酸 (5-HIAA) 方面实现了高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Eu-DPA 暴露了许多与 5-HIAA 中的氨基形成氢键的羧酸吡啶氧位点。瞬态吸收光谱(TAS)和时间分辨发光光谱(TRES)进一步证实,氢键位点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显着影响能量转移过程,发光行为的变化证明了这一点。这项工作不仅解决了在镧系元素络合物中平衡水溶性和高效发光的挑战,而且为实用生物医学发光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9
浏览次数:32
来源:福建物构所稀土离子的紫外上转换发光在紫外杀菌、癌症治疗、光化学反应和空间科学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常,稀土紫外上转换发光是在980 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通过Yb3+到Tm3+的四光子或五光子能量传递上转换过程实现。与Tm3+相比,Er3+可以通过Yb3+到Er3+的三光子能量传递过程获得紫外上转换发光(4G11/2 → 4I15/2: ~380 nm),因此具有更高的理论发光效率。然而,由于Er3+的能级稠密,容易发生交叉弛豫,而且还存在Er3+到Yb3+的能量反传递和Yb3+的能量迁移过程,从而引起无辐射弛豫能量损失,因此,Er3+通常很难在4G11/2能级获得有效的电子布居来实现高效紫外上转换发光。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闽都创新实验室陈学元团队郑伟和黄萍研究员在Yb3+/Er3+共掺零维Rb3InCl6中首次观测到Er3+在384 nm的反常强紫外上转换发光(图1)。由于Rb3InCl6: Yb3+/Er3+稀土离子的间距大(7.14 Å),Yb3+的长程能量迁移受到了抑制,使得激发光能量被限制在[YbCl6]3−和[ErCl6]3−八面体短程范围。这种Yb3+/Er3+的限域能量传递与Rb3InCl6的低声子能量(进一步地,团队利用Rb3InCl6: Yb3+/Er3+纳米晶的强紫外上转换发光,将其应用于近红外光控CsPbX3(X =...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9
浏览次数:32
来源:Science Direct稀土发光材料在通用照明、背光显示应用、信息检测、光电器件、现代农业、光存储、防伪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发展迅速,是稀土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稀土发光材料涵盖多种范围,分为几种关键类型:(1) 高性能荧光粉,包括用于全光谱应用的 Eu 2+ /Ce 3+ 活化氮化物和氮氧化物,例如 2+ 用于照明的 Y 3 Al 5 O 12 : Ce 3+ 和 Sr 2 Si 5 N 8 : Eu,以及广色域液晶显示器 (LCD) 背光,例如 β-SiAlON:Eu 2+ 绿色荧光粉和 K 2 SiF 6 :锰 4+ 红荧光粉;(2)掺铬 3+ 石榴石和没食子酸盐,作为荧光粉转换 LED(pc-LED)的主要近红外(NIR)荧光粉,发射范围为 750–1100 nm,半高全宽(FWHM)液晶背光荧光粉、近红外发射用 pc-LED 荧光粉、上转换发光材料、体发光材料、温敏检测发光材料、持久发光(PersL)材料、防伪材料以及稀土发光材料的产业发展。此外,还讨论了该领域的潜在挑战和未来趋势。未来的发展路径将以缺陷工程、新型宿主基质的发现和可持续制造为中心,以克服现有障碍。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8
浏览次数:88
来源:X-MOL稀土元素 (REE) 是一组 17 种特殊元素,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它们在能源、环境和医学领域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稀土复合金属-有机框架 (RE-MOF) 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热点,因为它们结合了稀土元素的优异性能与 MOF 的多孔特性,具有高比表面积、孔径可调、活性位点丰富和多功能性。本文系统综述了 RE-MOF 在储能与转换、污染控制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性能优化策略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集成材料设计、合成方法创新和跨学科合作,RE-MOF 有望推动下一代高性能材料的商业化,并帮助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5
浏览次数: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