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电子平带由于其显著增强的电子关联,在新奇量子态和低能激发的产生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因此,近年来具有平带特性的材料备受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何阻挫晶格体系,如魔角石墨烯和Kagome材料等。在非几何阻挫材料中,电子平带的出现则体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基于d电子材料的多轨道特性及其轨道选择性,大家期望在d电子系统中探索平带及其相关的重费米子态行为。例如,铁基超导体由于Fe 3d电子同时具有巡游和局域特征,以及Hund耦合促进的轨道选择电子关联,使其成为研究d电子系统中多种新兴量子现象的独特平台。YFe2Ge2由于具有与铁基超导体KFe2As2相似的非常规超导和异常重费米子态行为,同样受到大家的关注。尽管Hund和Kondo相关机制都被认为是YFe2Ge2中异常重费米子态的可能解释,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论。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SC3组的许兵特聘研究员、邱祥冈研究员与瑞士Fribourg大学的Christian Bernhard教授课题组、北京师范大学殷志平教授课题组、复旦大学赵俊教授课题组合作,采用红外光谱实验研究发现YFe2Ge2表现出类似于f电子系统的重费米子特征,包括Drude响应的非相干到相干过渡行为、有效质量增强以及杂化能隙的形成等。结合动力学平均场理论计算,进一步发现YFe2Ge2的重费米子行为不同...
发布时间:
2024
-
10
-
17
浏览次数:101
来源:云南大学近日,材料与能源学院朱静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bsolutely Structural Disorder Boosting Bandwidth toward Full-Spectrum White Light from Single Occupancy of Activator”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2099),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光色稳定性的新型单相全谱白光荧光材料。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师资博士后张宏志为论文第一作者,朱静教授与胡万彪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激活型荧光材料在节能照明显示、植物生长补光、光伏新能源、动静态多重防伪、指纹识别、非侵入式检测、夜视、生物成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遥感和光通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发光领域及相关行业的关注热点之一。单相全谱白光荧光材料能够简化白光LED的封装过程,并避免了器件在长期运行时的颜色不稳定,在固态照明领域引发巨大变革。尽管已有多种途径实现这一目标,但现有的单相全谱白光荧光材料仍主要基于多个发光中心。由于不同离子种类、配位数和跃迁类型的差异,不同中心的热猝灭行为不同,导致以此类荧光材料为基础的白光LED在不同功率密度下产生色度漂移。因此,基于单一发射中心的全谱白光荧光材料对于构建高色彩稳定性的白光LED至...
发布时间:
2024
-
10
-
17
浏览次数:91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近日,我院姜小芳教授课题组在基于卤化物钙钛矿的高圆偏振度波长宽带可调微纳单模激光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 “Color-Tunable Lead Halide Perovskite Single-Mode Chiral Microlasers with Exceptionally High glum”发表在Nano Letters(IF=9.6)。我院硕士研究生古豪天、徐浩源、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杨超为论文一作和共同一作,论文链接:https://url.scnu.edu.cn/record/view/index.html?key=7d9dd2ceb0be54d8e2acef5be7a9f2c3微纳激光器由于小尺寸、低能耗和易于集成等优点, 是未来片上光子信息处理系统产生光信号的关键部件。然而,以线偏振出射主导的微纳激光器限制了其在下一代光子和光电领域的进一步应用,相反,圆偏振微纳激光器在保持可集成化的基础上通过光学旋性携带额外信息,在量子信息、高密度信息存储、生物成像、超灵敏传感器、光学集成应用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钙钛矿作为一种激光增益介质,具有大的吸收系数,高增益系数、优异的缺陷容忍性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调控卤元素(Cl、Br 和 I)的组分改变其带隙范围,获得可调谐波长的激光输出,是微纳激光器增益介质的理想选择。但是,实现基于卤化...
发布时间:
2024
-
10
-
16
浏览次数:84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具有开发面向效率大于30%光伏组件的潜力,是当前光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硅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晶体硅电池技术,是当前产业的主流技术,兼具高效率、成本效益和大规模生产等优势。光伏产业十分关注如何开发基于TOPCon底电池的高效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技术。高质量的双面TOPCon底电池需要在n型TOPCon电子收集端和p型TOPCon空穴收集端同时实现良好的表面钝化。然而,在绒面上,基于掺硼多晶硅的钝化接触结构(p型TOPCon结构)的钝化质量不佳,导致了底电池的开路电压(Voc)显著下降,严重制约了基于TOPCon底电池的叠层电池效率提升。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硅基太阳能及宽禁带半导体团队在叶继春研究员的带领下,联合浙江大学余学功教授团队,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论文,系统研究了在绒面上p型TOPCon钝化质量的提升及其在高效叠层电池中的应用。该工作的创新点及重要性在于,通过改善绒面氧化硅的完整性、优化硼扩散曲线、提升氧化铝注氢质量等策略,显著提升了p型TOPCon的钝化质量。具体来说,常规的双面对称寿命片的单面饱和电流密度(J0,s)和隐含开路电压(iVoc)分别是34.2 fA/cm2和689 mV;优化后的p型TOPCon,寿命片的J0,s和iVoc分别为12...
发布时间:
2024
-
10
-
16
浏览次数: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