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科技报“稀土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在先进材料的制造应用中不可或缺,就像人体中的‘维生素’一样。”严纯华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向同学们介绍稀土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11月20日,在2023年秋季学期院士知名专家学者进校园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为兰大附中的同学们带来一场以“神奇的稀土——先进材料的维生素”为题的精彩科普讲座。“镧系元素以及同族的钪和钇共计17种元素又被称为稀土元素。其实这些元素在地球上的储存量并不稀少,因此有‘稀土不稀’的说法。”当天,严纯华从稀土的元素组成入手,以元素周期表上稀土的分布位置向同学们介绍何为稀土。“稀土从1787年发现至今,共经历了3个阶段。在稀土研究发展的200多年里,许多科学家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进步,我国徐光宪院士在镧系元素的提取分离中独立发展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我国稀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严纯华以稀土的科技发展规律为线索,为同学们讲述了众多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让同学们认识稀土元素丰富而又不可替代的磁、光、电等功能特性。现场,严纯华从稀土在全球的储量及分布情况带领大家了解稀土资源当前的开发利用现状。他说:“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36%,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严峻。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资源大国向生产大国转变的过程,未来要向科技大国转变,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高效利用是这一领域的必然趋势和工作目...
发布时间:
2023
-
12
-
01
浏览次数:10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干酪根是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及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研究干酪根中稀土元素的特征对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有机质保存与稀土元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结果显示干酪根中具有高的总稀土含量,被认为是保留了表层海水的特征。但是干酪根主要是在沉积-早成岩阶段形成,干酪根中稀土元素的特征是否反映了当时海水水体的特征并不完全清楚。此外,前人的研究并未给出统一的干酪根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并且在使用传统方法制备干酪根时,无法有效排除难溶矿物如黄铁矿等混入的干扰。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赵冠宇在导师廖泽文研究员的指导下,选择华南埃迪卡拉系洞坎上和凤滩两个剖面为研究对象,经过严格的指标筛选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干酪根样品,发现干酪根中具有重稀土富集、轻稀土亏损的分布特征(图1)。本次研究发现干酪根中的稀土元素与现代沉积物产甲烷带区域孔隙水中的稀土元素具有相似的配分模式,两个剖面干酪根样品与现代沉积物孔隙水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对比结果表明干酪根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沉积物孔隙水中一致,而这些孔隙水发育在早成岩阶段厌氧的产甲烷带,这表明干酪根中的稀土元素并不是直接来自表层水体(图2)。图中横坐标为重稀土元素与轻稀土元素比值、纵坐标为中稀土元素富集程度,除了两个剖面干酪根样品外,其它沉积物孔隙水中稀土元素结果来自于已发表资料的...
发布时间:
2023
-
12
-
01
浏览次数:12
原创 ACS Publications ACS材料X文章亮点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周博教授团队在Nano Letters上发表了选择性调控稀土纳米晶格之间相互作用实现正交上转换发光的研究。与常规的低浓度激活剂/敏化剂(Er/Yb)共掺设计不同,本研究通过纳米核壳结构设计,制备了一系列Er@Y@Yb@Y多壳层纳米粒子,系统研究了Er基质和Yb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核壳界面上的交叉弛豫是抑制Er基质绿光上转换发射的关键因素。通过精细调节稀土基质之间复杂的能量传递与交叉弛豫过程,成功将Er基质上转换发光颜色从常规的红色转变到绿色,从而实现了Er基质绿色(980nm激发)和红色(1530nm激发)可切换发光。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3
-
11
-
30
浏览次数:15
来源:中国科学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光伏技术之一。过去十多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电池大多采用n-i-p正型器件结构,但处于电池顶层的常用p型有机小分子Spiro-OMeTAD存在易吸水与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制约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发展。反型结构(p-i-n)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稳定的n型金属氧化物如SnO2和低载流子复合损失的p型自组装分子(SAM)分别作为电子和空穴传输层,可兼得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厚度仅为几纳米的SAM层存在大面积均匀生长困难的挑战,影响钙钛矿电池的重复性和高效大面积化发展。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游经碧带领的团队,在p-i-n反型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p型空穴传输层设计和可控生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创新性地在透明导电衬底FTO和SAM层之间引入溶液法制备的p型氧化镍(NiOx)纳米颗粒,显著增强了SAM的自组装能力。同时,研究通过同质化NiOx纳米颗粒,实现了在均匀致密NiOx薄膜表面上SAM的大面积均匀可控制备(图1),有效解决了此前分子直接在透明导电衬底上组装不完美导致的缺陷复合和电荷输运损失的问题。基于高质量NiOx/SAM复合空穴传输层,游经碧团队研制出认证效率为25.2%(0.074平方厘米)和模组效率为21%(14.6平方厘米)的反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池在无封装条件下,经过最大功...
发布时间:
2023
-
11
-
30
浏览次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