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探索格雷格·布里特尔斯博士说起自己手上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时,眼中闪烁着激动之情。他说:“每个工程师都梦想着拥有一个技术上极具挑战性的项目,它需要你开发出新的技术和方案,去解决难题,同时这也对世界尤其重要。”五年前,他刚结束自己在牛津大学的研究工作。之后,布里特尔斯博士加入托卡马克能源(Tokamak Energy),这是一家计划建造聚变反应堆的创业公司。太阳和其他恒星之所以能够发光发热是因为它们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如果我们可以在地球上利用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我们就可以使用少量的燃料,创造源源不断的能量,还不会产生二氧化碳。这样的好事,谁能不心动呢?聚变的原理非常简单,且易于理解。两个氢原子,加上足够的热量和压力,便可以融合在一起聚变成氦原子。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氢物质转化为热量,这个热量可以用来发电。但是,其中的挑战就在于,在地球上启动核聚变,你需要将氢同位素加热到数亿度的高温,使它们获得足够的能量,分解成为等离子体。一直以来,控制高能等离子体是一个大麻烦。恒星可以依靠引力来控制等离子体,但是在地球上,最常见的办法就是用强大的磁场来约束等离子体。许多工程上的挑战,归根结底都是如何制造磁铁。这样的磁铁,必须足够强大,可以控制这个超高温的高速旋转物质,同时又不会消耗太多能量,也就是说反应堆消耗的能量不能超过其本身产生的能量。今年晚些时候,联邦聚变系统公司(CFS, Com...
发布时间:
2021
-
06
-
16
浏览次数:6
来源:工业能源圈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田铜业,601609.SH)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稀土永磁材料业务。6月15日,金田铜业公告称,近日其全资子公司宁波科田磁业有限公司(下称科田磁业),与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项目入区协议书。根据协议,科田磁业将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成立一个子公司,暂定名为包头科田磁业有限公司(包头科田)。包头科田将负责投资建设年产8000吨的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上述项目预计总投资6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3.7亿元,建成年产4000吨高端制造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生产线以及配套的厂房、办公楼等基建设施,预计今年8月开工。二期项目投资2.3亿元,主要用于建设年产4000吨高端制造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项目,预计2023年12月开工。稀土永磁材料即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继第一、二代钐钴永磁材料后的第三代永磁材料,具有高剩磁、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等特性,被广泛运用于风电、新能源汽车、变频空调与节能电梯等领域。浙商证券研报称,目前,风电是钕铁硼磁材消费量最大的下游领域。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由于抢装,去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量为71.7 GW,同比增长176%,预计拉动钕铁硼销量2.2万吨。新能源汽车是稀土磁材应用的第二大领域。中泰证券研报称,虽然钕铁硼磁材在新能源汽车上单耗较少,仅3 kg/辆,约是碳酸锂的十分之一。但新能源汽车的爆...
发布时间:
2021
-
06
-
16
浏览次数:9
2021年6月10-11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会员大会暨院士、专家专题报告会在福建厦门北海湾惠龙万达嘉华酒店集美厅召开。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干勇院士,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张洪杰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毛景文院士,有研科技集团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亚太材料科学院黄小卫院士。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雷鹏、一级调研员曹学军、自然资源部矿业权管理司一级调研员王史堂、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处长陈曦、海关总署统计司二级调研员曹灶平、工信部原材料司干部孙旭、福建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聂尚颖、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牛京考、上海市稀土协会会长张修江、副秘书长崔中倪等政府部门和兄弟社团组织的领导和嘉宾,以及协会会员代表近300人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文浩主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2020年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工作报告》等8项议程,还向8家企业颁发了信用等级证书及牌匾。会上,干勇院士围绕《高端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作了专题报告;毛景文院士介绍了《稀土矿产资源:主要类型、全球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黄小卫院士作了关于《我国稀土提取分离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重点》的报告,以及上海市稀土协会副会长高玮教授等各领域的专家也分别就稀土催化材料、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十四五”技术、产业及应用发展...
发布时间:
2021
-
06
-
15
浏览次数:8
来源:人民资讯神奇稀土,上天入地。近几年,“稀土钢”频繁登上热搜榜——在“国之重器”FAST射电望远镜观光桥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铁轨道等重要建筑设备设施中,都蕴含着稀土钢的神奇力量,尽显其坚韧的魅力。被评为2020年内蒙古十大关键技术突破的“稀土钢用稀土铁合金制备技术”,正是来自于包头稀土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一支年轻的研发团队,而该新材料同时成为2020年自治区新材料首批次产品。攻破“钢中加稀土”的难题“我们要想在先、做在前,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在科研之路上默默坚守,努力在稀土特色领域做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这是稀土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刘玉宝的科研信念。作为稀土钢先驱,早在上世纪60年代,包钢就开始尝试相关研究。随着稀土金属分离、提纯技术不断进步,加之国家对先进材料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又掀起了一波新的稀土钢研究热潮。炉外精炼技术快速发展,钢材洁净度越来越高,以往的稀土加入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稀土钢工业生产的需求。稀土如何高效加入、以何种方式加入,成为稀土钢生产领域世界范围内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面向现场、面向市场、面向前沿、面向产业化”,集团公司对科研人员提出要求,加速做好稀土钢用相关添加剂研发及其深度应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成为这支年轻团队的使命和职责。科学求索的过程从来没有通向成功的捷径,也没有唾手可得的成绩。根据稀土元素化学性质活泼,易与氧、硫、氮等元素作...
发布时间:
2021
-
06
-
15
浏览次数: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