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物构所稀土离子的紫外上转换发光在紫外杀菌、癌症治疗、光化学反应和空间科学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常,稀土紫外上转换发光是在980 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通过Yb3+到Tm3+的四光子或五光子能量传递上转换过程实现。与Tm3+相比,Er3+可以通过Yb3+到Er3+的三光子能量传递过程获得紫外上转换发光(4G11/2 → 4I15/2: ~380 nm),因此具有更高的理论发光效率。然而,由于Er3+的能级稠密,容易发生交叉弛豫,而且还存在Er3+到Yb3+的能量反传递和Yb3+的能量迁移过程,从而引起无辐射弛豫能量损失,因此,Er3+通常很难在4G11/2能级获得有效的电子布居来实现高效紫外上转换发光。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闽都创新实验室陈学元团队郑伟和黄萍研究员在Yb3+/Er3+共掺零维Rb3InCl6中首次观测到Er3+在384 nm的反常强紫外上转换发光(图1)。由于Rb3InCl6: Yb3+/Er3+稀土离子的间距大(7.14 Å),Yb3+的长程能量迁移受到了抑制,使得激发光能量被限制在[YbCl6]3−和[ErCl6]3−八面体短程范围。这种Yb3+/Er3+的限域能量传递与Rb3InCl6的低声子能量(进一步地,团队利用Rb3InCl6: Yb3+/Er3+纳米晶的强紫外上转换发光,将其应用于近红外光控CsPbX3(X =...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9
浏览次数:32
来源:Science Direct稀土发光材料在通用照明、背光显示应用、信息检测、光电器件、现代农业、光存储、防伪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发展迅速,是稀土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稀土发光材料涵盖多种范围,分为几种关键类型:(1) 高性能荧光粉,包括用于全光谱应用的 Eu 2+ /Ce 3+ 活化氮化物和氮氧化物,例如 2+ 用于照明的 Y 3 Al 5 O 12 : Ce 3+ 和 Sr 2 Si 5 N 8 : Eu,以及广色域液晶显示器 (LCD) 背光,例如 β-SiAlON:Eu 2+ 绿色荧光粉和 K 2 SiF 6 :锰 4+ 红荧光粉;(2)掺铬 3+ 石榴石和没食子酸盐,作为荧光粉转换 LED(pc-LED)的主要近红外(NIR)荧光粉,发射范围为 750–1100 nm,半高全宽(FWHM)液晶背光荧光粉、近红外发射用 pc-LED 荧光粉、上转换发光材料、体发光材料、温敏检测发光材料、持久发光(PersL)材料、防伪材料以及稀土发光材料的产业发展。此外,还讨论了该领域的潜在挑战和未来趋势。未来的发展路径将以缺陷工程、新型宿主基质的发现和可持续制造为中心,以克服现有障碍。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8
浏览次数:88
来源:X-MOL稀土元素 (REE) 是一组 17 种特殊元素,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它们在能源、环境和医学领域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稀土复合金属-有机框架 (RE-MOF) 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热点,因为它们结合了稀土元素的优异性能与 MOF 的多孔特性,具有高比表面积、孔径可调、活性位点丰富和多功能性。本文系统综述了 RE-MOF 在储能与转换、污染控制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性能优化策略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集成材料设计、合成方法创新和跨学科合作,RE-MOF 有望推动下一代高性能材料的商业化,并帮助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5
浏览次数:102
来源: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通过掺入用硅烷偶联剂 KH570 处理的改性稀土纳米二氧化铈(CeO2)制备了具有紫外线和蓝光防护的紫外线固化涂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 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改性后的 CeO2 结构和所得紫外固化涂层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光谱分析评价涂层的紫外屏蔽性能。结果表明,纳米 CeO2 均匀分布在固化涂层的聚合物基体中。该涂层在 UVB 区域(280-315 nm)表现出 58%至 98%的紫外线屏蔽能力,以及有效的蓝光防护(400-450 nm),可见光透射率保持在 90%左右。紫外线固化涂层还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表明其在电子产品中的潜在应用。本文着重探讨了不同改性条件对n-CeO2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分析了硅烷偶联剂KH570修饰的n-CeO2的形貌、结构和组成。将硅烷偶联剂修饰的n- ceo2与有机涂层通过超声混合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方案1)。紫外光谱分析评价了复合材料的紫外屏蔽效果。
发布时间:
2025
-
07
-
25
浏览次数: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