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观看阅兵的各位请注意,我们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爱国教育机会。这次阅兵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更是对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一次重要提升。在这70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将见证历史的辉煌,感受国家的力量,这70分钟将会成为影响我们一生的宝贵时光。这场阅兵,我们至少要阐明三个重要的看点。首先,要看的是极致。给大家展示的,是军人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的精湛技艺,这背后是无数次的重复训练和不懈努力。凡事达到极致,便是艺术,就能收获全世界的敬重和赞誉。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军事训练中,更应成为我们每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标杆。其次,要看的是协作。这场阅兵告知大家,这不是个人的完美展示,而是团队的完美呈现。单个人走得出色固然重要,但唯有全体人员齐心协力,才能成就辉煌的成果。这就是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秉持的重要理念。第三,要看的是自强。通过观看装备的展示,从以往的万国造到如今的中国心,我们深刻体会到,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核心技术求不来也买不到,必须靠自身拼搏和不断创新。这是在告诉大家,学习是自己的事,内在驱动才是永恒的动力源泉。这三点映射到我们的工作上,极致就是工匠精神,意味着将一道题钻研透彻,把一个知识点掌握扎实,而非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协作就是求助与共学意识,乐于和同事探讨,在互助中共同进步;自强就是工作的内驱力,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挑战自...
发布时间:
2025
-
09
-
02
浏览次数:57
来源:包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近日,包头稀土研究院新建5000吨稀土功能助剂中试生产线正式建成,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8月底正式投入运行。稀土功能助剂中试生产线现场,高度自动化系统如同无形的指挥棒,精准调度着从原料精量投放到最终产品分装的全过程。中央控制室内,操作人员通过高清屏幕,实时追踪全产线的运行状况。这条全自动化智能稀土功能助剂中试生产线,可生产稀土热稳定剂、稀土阻燃剂和聚乳酸改性高分子专用料及制品等,生产全流程操作不超过5人,日产量可达20吨。该产线还建立了严密的品质追踪链,从原料入库的“第一道关”到成品包装的“最后一环”,生产数据全程可追溯。智能预警系统能够提前识别流程中的细微偏差,确保生产平稳、高效。该项目是包头稀土研究院精准把握政策机遇,推动稀土下游材料及应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延伸稀土应用产业链,更加高效地将包钢集团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稀土应用产业上下游协同联动发展优势,加快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包钢集团当好“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力军赋能添力。
发布时间:
2025
-
09
-
02
浏览次数:21
来源: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受限于铈(III)较高的真空能级(6.35 eV),目前报道的铈(III)基材料的发光大多位于紫外至黄光区,进一步调节至橙光与红光的报道较少。即便对于研究较为成熟的无机固体材料,峰值发射也未突破700 nm。考虑到Ce元素较高的地壳丰度与深红光发射在光探测、转光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开发一类具有深红光发射的铈(III)配合物有望在丰富基础研究的同时,为功能型稀土发光材料的设计提供更多选择。借鉴无机固体材料中利用质心位移与晶体场分裂理论对铈(III)5d能级的调节思路,在配体骨架上引入共价性较强的硫配位点与给电子基团有望降低铈(III)的5d激发态能级,实现长波发射。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刘志伟-卞祖强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Lanthanide cerium(III) complex with deep-red emission beyond 700nm”的论文,该工作通过引入双齿二硫代缩二脲配体,同时借助对外层空间位阻的调控,合成得到了两类分别具有橙红光与深红光发射的铈(III)配合物。该工作突破了目前铈(III)基材料已有的发射波长记录,也为氮、氧配位以外的稀土配合物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
发布时间:
2025
-
09
-
02
浏览次数:19
来源:X-MOL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陈莲,洪茂椿院士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超稳定的异双金属MOF,并实现了本征MOF创纪录的光催化制氢速率,更进一步研究了其均匀尺寸下的独特晶面依赖性光催化行为。该异双金属MOF的设计合成充分利用软硬酸碱理论,其中Cu+与N配位作为活性中心,而Zr4+/Hf4+与O配位形成高核簇作为稳定中心。空间分离可以避免Cu+的流失与团聚,并克服Cu+易于氧化的缺陷。通过一系列合成条件的优化,实现了同一尺寸下MOF形貌的精准调控,包括一种八面体形貌(仅暴露{101}和{011}晶面)和两种截角截边十八面体形貌(暴露{101},{011},{112}和{002}晶面)。通过一系列光催化对比实验、原位EPR、原位XPS、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确定Cu+和Zr4+/Hf4+的具体作用,阐明异双金属的Cu-Zr/Hf的光催化制氢机理。结合光电化学分析、激子结合能计算、飞秒瞬态吸收(fs-TA)、DFT和晶体模型等手段,揭示不同晶面在电子转移能力、活性位点暴露程度、亲水性等方面的差异,并将其与制氢性能紧密关联。该研究提供了高效的MOFs光催化剂在配位调节和形貌控制的分子水平见解,展示出本征MOF光催化剂的广阔应用前景。
发布时间:
2025
-
09
-
01
浏览次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