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下午,在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的会议室,海关总署、上海海关第二次来上海市稀土协会开展调研座谈,主要针对稀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标准应用与海关协同防控,以及近期企业在通关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交流,海关总署风险防控局(上海)信息处、上海海关风险防控分局的多位领导、协会的六家稀土磁材企业以及上海市稀土学会等相关代表约20人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协会副秘书长崔中倪主持,协会副会长饶晓雷总经理代表协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海关总署景茗科长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讲话。会上,在认真听取了协会会员单位关于近期稀土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的详细汇报和贸易出口在海关口岸上的业务内容和具体运作情况的诉求后,双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了稀土产品追溯平台目前的现状、稀土产品及资源回收的流向、技术安全与走私风险防控、数据共享机制,以及产品稀土含量统一监测的标准、如何更有效的清晰填写报关内容、企业如何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键问题等,双方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分析了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和瓶颈问题。针对协会会员单位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海关领导们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且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宝贵的指导不仅为协会会员单位在未来的发展中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更提供了强有力的工作支持和切实有效的帮助,极大地增强了会员单位的发...
发布时间:
2025
-
06
-
19
浏览次数:233
来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铁电畴壁随机存储器为解决硅基存储技术遇到的“存储墙”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相较于其他二维界面,例如晶界、相界等,铁电畴壁可以被特定的电场创建、移动以及擦除,意味着基于铁电畴壁的存储器件将更加灵活可控。然而,常规铁电畴壁作为高能界面,会出现非预期的漂移甚至湮灭,引发对数据存储可靠性的担忧;其次,现有的铁电畴壁存储器件传导电流和开关比仍处于较低水平,难以满足读写器件的性能要求;此外,在高密度铁电畴壁器件中,畴壁存在可观的体积占比,这限制了存储密度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禹日成研究员、沈希副研究员和北京科技大学苗君教授,在PbTiO3/LaAlO3体系中首次发现了常规180°铁电畴壁与反相畴界(antiphase boundary,APB)互耦的现象。通过透射电子显微学、第一性原理计算等多种手段,发现该互耦体系严格垂直于生长界面,横向厚度仅为常规畴壁的1/10。APB的钉扎属性赋予了互耦体系优异的抗干扰性能,且互耦体系可通过APB与180°常规铁电畴壁的互耦与解耦实现铁电畴极化的翻转,并可通过缺陷工程等手段调控互耦体系的物性。互耦体系的上述优点使其在打造高密度、低能耗、高耐久性及快速读写的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件中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
发布时间:
2025
-
06
-
19
浏览次数:92
来源:X-MOL五种具有两种不同结构的新型镧系金属有机框架 (MOF) — [Dy(Seb)1.5(H2O)2]n (H2Seb = 癸二酸,1) 和 {[Ln2(Seb)3H2O]·0.5H2O}n {Ln = Sm (2a)、Eu (2b)、Gd (2c) 和 Tb (2d)}—已经进行了溶剂热合成和结构表征。1 显示了 2-D sql 层,而 2a-d 是同构体,并展示了一种新的结构类型的 3-D 畴系元素癸二酸盐,该结构由长链柔性癸酸配体和 LnO8(H2O)x (x = 0, 1) 多面体的稀有边缘共享链组合构建。发光测量表明,瓈酸盐铕 (2b) 和铽 (2d) 不仅分别表现出显著的红光和绿光发光特性,而且还可作为发光传感器快速有效地检测 Fe3+、CrO42- 和 Cr2O72- 离子检测限低至 4.38–6.92 ppm。尽管已经应用了一些过渡金属癸二酸镧来检测 Fe3+ 离子,但还没有出现用于检测 Fe3+、CrO42− 和 Cr2O72− 离子的基于癸二酸镧系元素的传感器。 因此,2b 和 2d 是能够感应 Fe3+、CrO42− 和 Cr2O72− 离子的基于癸二酸镧系元素的传感器的唯一例子,显着扩展了癸二酸镧系元素的潜在应用。此外,1、2a 和 2c-d 的磁学研究表明,1 表现出典型的缓慢磁化弛豫,而 2c 表现出显着的磁热效应,在 2 ...
发布时间:
2025
-
06
-
19
浏览次数:85
来源:X-MOL聚氧醛酸盐 (POP) 是经典多金属氧酸盐的延伸。两种最常见的 POP 拓扑结构是纳米星 (Pd15) 和立方体 (Pd12),其中中心腔中的杂金属阳离子可能会影响拓扑选择。在这里,我们结晶了 10 个以镧系元素为中心的苯膦酸盐封端的 POP(YIII、LaIII、CeIII、PrIII、NdIII、SmIII、EuIII、GdIII、YbIII 和 LuIII)和一个以锕系元素为中心的 (ThIV) POP。单晶 X 射线分析显示,大多数 LnIII 倾向于 Pd15 纳米星,而 Yb 和 Lu 倾向于 Pd12 立方体。在 Tb 和 Tm 之间,没有发生单晶生长,这挑战了我们最初的假设,即拓扑选择完全基于中心金属阳离子的大小。计算支持这个假设;从 Pd15 到 Pd12 的转变作为首选拓扑结构发生在镧系元素的第三季度。另一方面,所有结晶/沉淀的块状材料的 PXRD 表明 Pd15 始终是首选拓扑结构,对晶格的检查表明 Pd15-Na 相互作用可能促进早期结晶,而在 Pd12 晶格中没有观察到这种相互作用。电喷雾电离质谱证实,较小的镧系元素 (Yb) 同时存在 Pd12 和 Pd15,较大的镧系元素 (Ce) 仅存在 Pd15,并且在 Tb 和 Tm 之间没有观察到团簇,其中晶体生长也具有挑战性。
发布时间:
2025
-
06
-
18
浏览次数:70